荷塘月色逐句赏析 荷塘月色朱自清赏析( 七 )


本文用了三十多个叠字 , 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 , 同时有一种音韵美 。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 , 隐隐约约的远山 , 曲曲折折的荷塘 , 亭亭玉立的荷花 , 缕缕的清香 , 静静的花叶 , 薄薄的青雾 , 既加强了语意 , 又使文气舒展 , 音韵和谐 。
文章主旨:《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 , 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 , 渴望自由 , 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 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
结构语言:《荷塘月色》的结构 , 是圆形的 , 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 。从外结构看 , 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 , 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 。从内结构看 , 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 , 也呈一个圆形 。内外结构的一致性 , 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理历程的需要 。他知道 , 作为社会的人 , 是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现实的骚扰的 , 苦闷之中 , 何以排忧?在他看来 , “还是暂时超然的好”、“乐得暂时忘记”(《那里走》) , 宁静也好 , 超脱也好 , 都只能是短暂的 。所以 , 出了门还得回来 , 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嚣闹中去 。结构和内容的紧密联系 , 使《荷塘月色》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 。
朱先生的语言 , 历来是“新而不失自然” , 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 。既有平白如话 , 毫无雕饰之感的文字 , 更有精心“择练”的遣词用字 。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一丝”“一带”“一道”“一二点”等等 , 都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 。叠词的运用 , 更是朱先生的擅长 , 例如 , 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 , 以“层层”刻画它的深度 , 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广度 , 用“蓊蓊郁郁”极写树木的繁茂 , 都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 , 同时 , 读起来又节奏明朗、韵律协调 , 有音乐美的感觉 。
文章三大部分之间的转接 , 十分妥贴 。第一部分(1至3段)写夜赏的缘由 , 用“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4至6段)的夜景描写 , 烘托出一片宁静之后 , 让蝉声和蛙声打破宁静 , 借此转下最后的第三部分 , 写六朝采莲的热闹和江南故乡采莲的情状 , 心境又回到现实生活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