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新一轮自贸区扩容受益最大还是楼市( 三 )

上海自贸区分两次获批 , 第一次面积为120.72平方公里 , 第二次新增的临港新片区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 。 广东自贸区面积最小 , 为116.2平方公里 。 其三是自贸区的范围均为省会和重点区域 。 自贸试验区涵盖的片区基本都为省会(首府)+重点城市的片区 , 具体而言 , 基本为当地的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港、保税物流中心等外向型区域 。 比如云南自贸区范围包括昆明片区、红河片区和德宏片区 , 其中红河片区面向越南 , 德宏片区面向缅甸 。 其四是自贸区的定位与当地区域规划重叠 。

18个自贸区的定位当中 , 基本都与当地此前获批的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重叠 , 比如山东自贸区强调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海洋经济等关键词 , 这与2018年获批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一脉相承 , 只是自贸区更强调对外开放 。 其五是尚未有自贸区的省份多为内陆地区 。 不计港澳台 , 内地共有31个省份 , 目前已有18省份获批自贸区 , 覆盖19个省市区(其中河北自贸区覆盖了北京的大兴机场片区) , 仍有12个省市区没有自贸区 。 其中 , 中部地区的湖南、安徽、江西、山西没有自贸区 。 西部地区的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没有自贸区 。

自贸区:区域新格局

中国自贸区数量目前已经扩大18个 , 形成“1+3+7+1+6”的雁式矩阵 , 覆盖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 , 多点开花 。 这18个自贸区包括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海南、山东、江苏、河北、云南、广西、黑龙江 。 这意味着 , 中国有超过一半的省份都是自贸区 。 随着18个自贸区网络的形成 , 自贸区的总体格局也悄然发生一个重要变化 。 目前18个自贸区已经形成了“沿海无缺口 , 内地有重点”的崭新格局 。

所谓“沿海无缺口” , 是指目前中国所有的沿海省份都是自贸区了 , 从北到南分别是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 无一不是自贸区 。 在山东、江苏、河北新设自贸试验区 , 将实现中国沿海省份自贸试验区的全覆盖 , 连点成线、连线成面 , 形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 全方位发挥沿海地区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 更好地服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总体布局 。

目前已有18省份获批自贸区 , 有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河南、浙江、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海南、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 。 与新一批自贸区相同 , 这些省份大多位于沿海沿边地带 , 基本都是国际贸易的主阵地 , 与自贸区对外开放的定位高度契合 。 没有自贸区的省份还有12个 , 湖南、安徽、江西、贵州、山西、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吉林 。

按照省份位置看 , 这12个省份主要位于中部和西北两大区域 。 中部六省中 , 只有湖北、河南获批自贸区 , 湖南、安徽、江西、山西都未入围 。 西北省份中 , 只有陕西一地上榜 , 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都未入围 。 因此 , 现在这样的局面现象 , 背后原因是涉及到自贸区的定位 。 自贸区着眼的是对外开放 , 沿海省份、沿边省份以及经济大省历来都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 因而会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

自贸区试验田成功之后才会复制到其他省份 。 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一枝独秀 , 到现在已经扩容到18个自贸区 , 包括几十个片区 , 这些片区从地图上看都是星星点点的“火苗” , 可谓已经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 目前 , 试验田已经开花结果 , 自贸试验区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171项改革试点经验 。 自贸区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外资 , 还形成了一大批向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 , 同时也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

自贸区:楼市新红利

自贸试验区将享哪些政策红利 , 主要是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5方面享有更大自主权 。 6个新设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 , 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人才管理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 , 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 。 贸易便利化方面 , 6个总体方案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 比如 , 江苏方案提出优化口岸通关流程、推进货物平均放行和结关时间体系化建设 。 云南方案提出实施“一口岸多通道”监管创新 。 广西方案提出与东盟国家“单一窗口”进行互联互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