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到了,古人都是怎样过中秋的呢?( 二 )


到了元明时代,吃月饼越来越讲究,已经成为了中秋节的固定习俗 。百姓之间以送月饼礼尚往来,官员之间用月饼“联络感情” 。
到了清朝,庆祝中秋的活动就更多了,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都是进一步升级中秋佳节的表现形式 。

中秋佳节到了,古人都是怎样过中秋的呢?

文章插图
中秋佳节,不管是赏月还是吃月饼,都代表着团圆,代表着思念 。很久没回家过中秋的游子,都会在这一天想起故乡的亲人,想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古人中秋怎么过呢?恰好宋代《东京梦华录》有一段话写及中秋,我先引述出来: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 。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 。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漓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桔,皆新上市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去外 。闾里儿童,连宵嬉戏 。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
——这里所说的,是北宋时东京开封府市民过中秋节的情景 。
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这一描述,我们可以知道:宋人过中秋,要饮新酒,吃螃蟹,吃刚刚上市的时令水果,夜晚张灯结彩,饮酒作乐,玩月拜月 。小孩子则连宵嬉戏 。不过,宋朝时候,似乎还没有中秋吃月饼的风俗,至少我们尚未见到相关记载 。
中秋在《周礼》中就有记载,阴历七、八、九月为秋,而八月十五恰好是正中,于是称中秋 。
在周代己有"帝王秋夕(拜)月"的活动,在汉代中秋之日敬老、养老,晉时亦有赏月活动,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通过嫦娥奔月、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的结合,使之富有浪漫色彩,通过文人的歌颂,唐初开始有了中秋节之称 。北宋则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至今,旧历中己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 。古人怎样过八月节呢?
一、月为中心 。
1祭月:没大香案,摆月饼,各种水果为祭品,其中西瓜必不可少,还要切成莲花状,将月亮神放在月亮的方位 。
2拜月,全家人依次叩拜,叩拜后每个人都要领月饼 。一块月饼要一家人都吃到 。
3玩月,其实就是赏月,宋时最盛,富人在楼台馆阁、穷人在田野山丘,到处是家庭,所以这一天又称团圆节,通宵达旦,观赏月亮 。宫里还举行中秋晚会,丝竹通宵不息,乐声飘往宫外,连小孩子都不肯睡觉 。宵禁也取消了 。
二、花灯、
既然是晚上,当然少不了灯光,
1比较富裕的家庭燃塔灯,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状,及庆贺中秋字样,有各种颜色,中秋夜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称"树中秋",一般家庭树两个柱子挂两盞灯,各自得其乐 。
2河灯 。成百上千的小花灯在河上飘浮 。
3祭兔儿爷,有卖兔儿爷灯的 。
三食物
,最少不了的当然.是月饼,具说初为胡饼,杨贵妃嫌不好听,改为月饼 。南方还喝桂花酒 。八月蟹儿肥,还有吃螃蟹的,各地情况不一 。另外就是大批不同的水果:萍果、梨、桃子、葡萄、西瓜等等
感谢邀请
古人通过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形式过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秋节,玩月节,半月节,是流行于中华传统民族的文化节日 。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希望大家,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去和家人团聚,一起热热闹闹的把节过 。
在此我在这里提前祝大家中秋快乐!
有一本名为《梦粱录》的古书,这是一本专门 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 。共二十卷 。南宋吴自牧撰 。自牧是临安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