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到了,古人都是怎样过中秋的呢?( 三 )


该书成书年代,大约在元军攻陷临安之后 。作者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记载南宋临安的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和寺观、学校等,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活动,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都城的面貌,提供了较丰富的史料 。书中妓乐、百戏伎艺、角觝、小说讲经史诸节,为宋代文艺的珍贵资料 。
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根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校点排印,收入《东京梦华录(外四种)》 。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依同一版本校点,出版了单行本 。
这本书里就详细记载了当时(一千年以前)杭州(临安)过中秋节的情况 。以下摘录几个片段,以飨读者——
中秋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 。
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 。
(这一段写王公贵族以及有钱人家过中秋、危楼,古代就是高楼)
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 。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 。盖金吾不禁故也 。
(这一段写一般市民也不愿意虚度中秋佳节,阖家团圆;满街游人如织,街边小店兴隆,几乎通宵达旦都有买卖)
解闱
三年一次 。八月十五日,放贡举应试,诸州郡县及各路运司,并于此日放试 。其本州贡院,止放本州诸县应举士人 。运司放一路寓居士人,及有官文武举人,并宗女夫等 。
(八月十五,是南宋的"高考"举行的日子;)
本州贡院在钱塘门外王家桥,运司贡院在湖州市 。三学生员就礼部贡院赴解试,宰执、侍从、在朝文武官子侄等并于国子监牒试,则就州县,并于十五日为头排,日试三场 。
(这是介绍一天考三场;还有考场所在地)
若诸州府及各漕司,亦于十五日放试 。其诸处贡院前赁待试房舍,虽一榻之屋,赁金不下数十楮 。亲朋馈送赴解士人点心,则曰"黄甲头魁鸡" 。以德物称之,是为佳谶 。
(这一段介绍临安以外的诸州考试情况;外地考生要租房子,房价因此走高;亲戚朋友送点心,以图个好彩头)
杭城辇毂之地,恩例特优 。本州元解额七十名,今增作八十九名 。诸州各有定额,两浙运司寓试士人约一百名取一名,有官文武人及登仕郎皆十人取一人 。国子牒试则五人取一名 。太宗武学士人约四五人取一名 。
(和今天高考录取一样,这一段写了录取名额分配情况)
举州贡院放榜之际,帅臣亲往院中,开拆一银牌,亲书得解人姓名,付捷音往报 。诸路州郡供设"鹿鸣宴"待贡士 。又取程文次者为待补,名数无定额,伺来岁朝廷放补,诸州路得补士人皆到都就试,中榜者则入太学为生员,免三学 。得补者经吏部给授绫缗,然后参学 。此朝廷待士之重,功名皆自此发轫也 。
(这一段就是录取通知书发放的情况;录取以后就可以是"体制内"的人了)
观潮
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 。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 。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则稍稀矣 。
(钱塘江观潮,在南宋时期就形成了当地风俗之一;最佳观潮时间是八月十六、十七、十八)
十八日盖因帅座出郊,教习节制水军,自庙子头直至六和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侍等雇赁作看位观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