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经道法原文 黄帝四经原文译文( 七 )


諾必信,則處於度之內也 。
天下有事,必審其名 。名理者,循名究理之所之,是必為福,非必為災 。是非有分,
以法斷之;虛靜謹聽,以法為符 。審察名理終始,是謂究理 。唯公無私,見知不惑,乃知
奮起 。故執道者之觀於天下也,見正道循理,能與曲直,能與終始 。故能循名究理 。形名
出聲,聲實調和 。禍災廢立,如影之隨形,如響之隨聲,如衡之不藏重與輕 。故唯執道者
能虛靜公正,乃見正道,乃得名理之誠 。
亂積於內而稱失於外者伐,亡形成於內而舉失於外者滅,逆則上溢而不知止者亡 。國
舉襲虛,其事若不成,是謂得天;其若果成,身必無名 。重逆以荒,守道是行,國危有殃
。兩逆相攻,交相為殃,國皆危亡 。
〈十大經〉
〈立命〉
昔者黃宗,質始好信,作自為象,方四面,傅一心,四達自中,前參後參,左參右參
,踐位履參,是以能為天下宗 。吾受命於天,定位於地,成名於人 。唯余一人德乃配天,
乃立王、三公,立國置君、三卿 。數日、曆月、計歲,以當日月之行 。吾允地廣裕,類天
大明 。
吾畏天、愛地、親民,立無命,執虛信 。吾愛民而民不亡,吾愛地而地不荒,吾受民
而民不死 。吾位不失 。吾苟能親親而興賢,吾不遺亦至矣 。
〈觀〉
黃帝令力黑浸行伏匿,周流四國,以觀無恒,善之法則,力黑視象,見黑則黑,見白
則白 。地之所德則善,天之所刑則惡 。人視則鏡:人靜則靜,人作則作 。力黑已布制建極
,而正之 。力黑曰:天地已成而民生,逆順無紀,德虐之刑,靜作之時,先後之名,以為
天下正 。因而勒之,為之若何?
黃帝曰:群群□□,窈窈冥冥,為一囷 。無晦無明,未有陰陽 。陰陽未定,吾未有以
名 。今始判為兩,分為陰陽,離為四時,剛柔相成,萬物乃生,德虐之行,因以為常 。其
明者以為法,而微道是行 。行法循道,是為牝牡 。牝牡相求,會剛與柔 。柔剛相成,牝牡
若形 。下會於地,上會於天 。得天之微,若時者時而恒者恒,地因而養之;恃地氣之發也
,乃夢者夢而茲者茲,天因而成之 。弗因則不成,弗養則不生 。夫民之生也,規規生食與
繼 。不會不繼,無與守地;不食不人,無與守天 。
是故贏陰布德,重陽長,晝氣開民功者,所以食之也;宿陽脩刑,童陰長,夜氣閉地
繩者,所以繼之也 。不靡不黑,而正之以刑與德 。春夏為德,秋冬為刑 。先得後刑以養生
。姓生已定,而敵者生爭,不諶不定 。凡諶之極,在刑與德 。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
其當,而盈屈無匡 。
夫是故使民毋人執,舉事毋陽察,力地無陰敝 。陰敝者土荒,陽察者奪光,人執者摐
兵 。是故為人主者,時適三樂,毋亂民功,毋逆天時 。然則五穀溜熟,民乃蕃滋 。君臣上
下,交得其志 。天因而成之 。夫并時以養民功,先德後刑,順於天 。其時贏而事屈,陰節
復次,地尤復收 。正名修刑,蟄蟲不出,雪霜復清,孟穀乃蕭,此災乃生,如此者舉事將
不成 。其時屈而事贏,陽節復次,地尤不收 。正名施刑,蟄蟲發聲,草苴復榮,已陽而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