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还金的原文及翻译 王华还金文言文译文( 六 )


王守仁还以为此举会让早已回家耕田的父亲更为担忧 , 没想到 , 死里逃生的王守仁在躲回家以后 , 王华高度赞赏了儿子的做法 , 并嘱咐其按朝廷任命前往贵州上任 。
于是 , 履新招待所所长的王守仁来到贵州继续他的感悟 。
▲贵州阳明洞前 , “知行合一”石刻|图虫创意?
年轻时 , 根据儒家经典《大学》的指导 , 王守仁从格物致知中探寻天理之所在 。他天天跑到野外去“格物穷理” , 结果格到眼瞎也没悟出来天理何在 。时间一长 , 原本思维能力极强的他 , 也变得有些神经兮兮了 。除了“天理”与“人欲” , 他的脑子里暂时装不下其他东西了 。
在思想无数次的碰撞之后 , 王守仁最终在龙场说服了自己:天理就是人欲 , 圣人所格之物即去除杂念 , 致知则是遵从本心 , 因此“格物致知”实际上只要求人致知、致良知 。
中国古代儒家又一哲学体系“心学” , 就此诞生 。
06自从悟出了心学之后 , 王守仁便成了远近驰名的哲学家 。在贵州开馆授徒之际 , 也得到了平反的机会 。从无品级的龙场招待所长一下子升任庐陵知县 , 成了一名处级干部 。
更令王守仁振奋的是 , 时任兵部尚书王琼对其军事战略才能颇为看重 。在此后数年间 , 经王琼提拔 , 王守仁仕途扶摇直上 , 官至南赣巡抚 。
此时 , 同样在江西 , 一向自命不凡的大明皇室成员、宁王朱宸濠正准备起兵谋反 , 图谋大业 。预感到江西时局微妙变化的王守仁 , 立即乔装打扮 , 起身前往南昌附近的临江府(今江西樟树市) , 与临江知府商量对策 。
凭着对军事的绝对敏感以及心学理论的指导 , 王守仁巧妙分析出了宁王可能进攻的路线 , 并假传圣旨给予宁王一定的压力 , 迫使其露出破绽 , 为自己赢得筹划时间 。
最终 , 被王守仁吓得一惊一乍的宁王彻底玩完 。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活动 , 在王守仁的精确阻击下 , 只用了30多天 , 就彻底烟消云散 。
对于这个“出奇制胜”的结果 , 远在北京的明武宗还接受不了 。本来按照皇帝的想法 , 这回宁王叛乱 , 正是自己上阵杀敌、青史留名的好机会 , 现在却被王守仁抢了头功 , 朕的面子往哪儿搁 。故而 , 在皇帝那里 , 有大功于国的王守仁成了被讨厌、不识时务的对象 。
本该获得封赏的王守仁 , 也被皇帝后来“亲自”再擒宁王的功劳 , 一笔带过 。
直至明武宗去世后 , 嘉靖初年 , 年过半百的王守仁才等来了迟到的封赏——新建伯 , 成为大明王朝历史上三位以文官身份获封伯爵的重臣之一 。
▲以功获封新建伯爵的王守仁画像| 网络
不过 , 这样的封赏对于王守仁而言 , 或许并不公平 。纵观其人生之初 , 立志想做的无非报效国家和成为圣人两件大事 。但按照明朝官员任用准则 , “凡公、侯、伯之任 , 入则掌参五府总六军 , 出则领将军印为大帅督……独不得预九卿事” 。换种说法 , 就是想要借此机会 , 进入内阁 , 参掌机要 , 匡扶社稷 , 没门!
平定宁王之乱后 , 王守仁变得更忙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