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全篇诗意及考题大纲解读 六年级语文课文匆匆原文( 三 )


课文开篇用一组排比句描绘了春景的画面,但作者的目的并不是要展现春天的美丽,他紧接着便提出了核心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不复返”和“再来”“再青”“再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核心问题之后,作者又连续提出三个追问 。这种对比和一连串的问题,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的情感 。
之后,作者以“我”的生活为叙写内容,生动地描写了时光的匆匆流逝 。他把自己的“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和浩瀚的大海对比,突出自己日子的流逝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无声无影,比喻新奇,给人强烈的形象感 。他还用“行走的太阳”表现时光的流逝 。他说太阳“有脚啊”,于是,从早到晚,再到第二日……太阳不停地行走 。“移”“跨过”“飞走”“溜走”“闪过”等动词,则是用拟人手法,描写时光毫不留情地离开“我”的情状,让人忍不住沉浸在时间匆匆而近的遗憾中 。作者没有在字面上明示情感倾向,但是在太阳的足迹中,情感汩汩而来 。这里看似自然的时光的流逝,却是一种“情化的自然”,是作者内心的写照 。作者写到的洗手、吃、睡觉等都是生活中的寻常之事但正因为如此寻常,以致让人不察甚至淡忘,作者的特意写出才更令人恍悟时光流逝的匆匆 。作者将抽象的时光流逝形象化,用细膩的描写替代空洞的议论,因而具体可感,他内心的焦灼与遗憾也跃然纸上,让人产生共鸣 。
但是,作者并没有停留于焦灼和遗憾中 。在第4自然段,作者一连六问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作者自答“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由“徘徊”引出第二问,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因对时光的难以把握而产生的惆怅 。紧接着的三、四问,作者觉得自己在人世间丝毫痕迹都没有留下,生活、工作都无有所成,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的焦急、苦闷甚至隐隐的恐慌 。第五问中的两个“赤裸裸”,是说生与死,来得彻底,走得彻底,更何况是“转眼间”,可见作者的惆怅与不安 。最后一问中,一个“为什么偏要”,那种“不能平的”、不甘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眷恋之情 。一连串的发问将作者的情感直接表达出来,牢牢地将读者吸引住 。
之后,在第5自然段,作者再次提出核心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与开篇形成了呼应 。至此,作者的情感历程得到了完整的呈现 。
朱自清认为,能够将自己的“实感”充分表现的,就是好文学 。《匆匆》就是这样一篇好文章 。作者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无影无踪、无声无息的抽象的时光的流逝形象、具体地描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在第1、第4自然段两处集中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不仅文气顺畅,有助于作者情感的喷薄而出,还与时光匆匆流逝的特点相契合 。
作品开端寄兴于燕子、杨柳、桃花的抒写,还只是点题 。为了使内心情意表现得更集中、更丰富、更强烈,在《匆匆》里,作者充分发挥自己艺术想象力,去捕捉那“匆匆的影子,以拟人手法,把光阴的象征一一太阳,写得活灵活现 。那太阳简直就像是一个性格活泼、步履轻捷的青春少年,他来去是这样地轻悄匆忙,在你稍一转动之间就过去了日出日落,来去匆匆,光阴本是无情无踪的 。但“太阳他有脚”,诗人正是扣住这“脚”把时间这个空灵对象写得新鲜活脱,使无情之物显得充满人情 。那人格化了的太阳,实际上是直接沟通诗人心灵深处的动人形象,诗人借助它抒发了自己在特定环境里特殊的思想感受,将篇端开拓的意境予以深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