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解释(17)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 , 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 , 众寡不相恃 , 贵贱不相救 , 上下不相收 , 卒离而不集 , 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 , 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整而将来 , 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 , 则听矣 。”
【译文】古时候善于用兵的人 , 能使敌人的先头部队和后续部队无法策应 , 大部队和小部队无法协调 , 官兵无法救援 , 上下阻隔 , 无法收拢 , 士卒溃散 , 无法集合 , 即使集合起来 , 也很不整齐 。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 , 也要坚持有利就行动 , 不利就停止的原则 。试问:“如果敌军众多而且阵势齐整地向我方进攻 , 该如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的要害之处 , 这样 , 敌人就会被迫听任我的摆布了 。”
兵之情主速 , 乘人之不及 , 由不虞之道 , 攻其所不戒也 。
【译文】用兵的情事势就是要迅速 , 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动手 , 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 , 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 主人不克;掠于饶野 , 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 , 并气积力 , 运兵计谋 , 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 , 死且不北 , 死焉不得 , 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 , 无所往则固 。深入则拘 , 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 , 不求而得 , 不约而亲 , 不令而信 , 禁祥去疑 , 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 , 非恶货也;无余命 , 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 , 士卒坐者涕沾襟(jīn) 。偃(yǎn)卧者涕交颐(yí) 。投之无所往者 , 诸、刿(ɡuì)之勇也 。
【译文】凡是进入敌国作战的原则是:深入敌境 , 军心就越要稳固 , 敌军就无法战胜我们;在敌国富饶的地区夺取粮草 , 保障全军补给充足;注意修整 , 不要让军队太过疲劳 , 提高士气 , 养精蓄锐;部署兵力要巧用计谋 , 使敌人无法揣测我军的真实意图 。把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 , 士兵就会死也不败退;既然士卒死都不怕 , 就会尽力作战了 。当士卒深陷危地时 , 就会无所畏惧;无路可走 , 军心就能稳固;越是深入敌境 , 军心就不会涣散;迫不得已时 , 将士们就会拼死战斗 。因此 , 这样的军队不待修整 , 都懂得戒备 , 不待筑励 , 都会竭尽全力战斗 , 不待约束 , 都能亲近相助 , 不待申令 , 都会信守纪律 。禁止迷信 , 消除部队的疑虑 , 即使战死也不退避 。我军士兵舍弃多余的财物 , 并不是他们不爱财;不怕牺牲生命 , 并不是他们不想活命 。当作战命令下达的时候 , 士卒们坐着的泪水沾湿了衣襟 , 躺着的士卒泪流满面 , 但一旦将他们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 , 他们就会像专诸、曹刿一样勇敢了 。
故善用兵者 , 譬如率(shuài)然;率然者 , 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 , 击其尾则首至 , 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 , 当其同舟而济 , 遇风 , 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 , 未足恃也;齐勇若一 , 政之道也;刚柔皆得 , 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 , 携手若使一人 , 不得已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