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子贡:姓端木名赐 , 字子贡 , 卫国人 , 比孔子小31岁 , 是孔子的学生 , 生于公元前520年 。子贡善辩 , 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 。据《史记》记载 , 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 , 家有财产千金 , 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
③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 , 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 。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 , 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 。后来 , 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 。《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 , 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
④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
⑤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 , 有“还是”的意思 。
⑥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 。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
⑦其诸:语气词 , 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 , 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 。(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 , 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 , 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 , (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 , 但他求的方法 , 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评析】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 , 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 。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 , 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 。例如 , 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 , 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 , 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 , 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 。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 , 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 。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 , 所以每到一个国家 , 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 。孔子认为 , 好胜 , 争取名声;夸功 , 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 , 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 , 都不符合让的原则 。据此可知 , 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 , 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 , 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 。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 。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
【原文】
1·11 子曰:“父在 , 观其①志;父没 , 观其行②;三年③无改于父之道④ , 可谓孝矣 。”
【注释】
①其:他的 , 指儿子 , 不是指父亲 。
②行:音xìng , 指行为举止等 。
③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 , 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 , 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
④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 , 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 。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 , 表示善的、好的东西 。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 , (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 , 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 , 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 , 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
【评析】
这一章仍然谈的是有关“孝”的问题 , 把“孝”字具体化了 。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 , 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 , 更健康 , 更聪明高尚 , --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 , 超越了过去 。超越便须改变 , 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 , 应该改变 ,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当然是曲说 , 是退婴的病根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买油翁原文及翻译 卖油翁原文朗诵拼音
- 以虫治虫解释及给人启示 以虫治虫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 最著名的10条至理名言 平凡的世界摘抄加赏析
- 论语学而篇注释及翻译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及道理
- 分享这50条至理名言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好段赏析
- 鸿门宴原文赏析及释义 鸿门宴文言文注释翻译
- 卖油翁原文赏析及解释 初一文言文卖油翁译文
- 分享劝学正文翻译 劝学原文及翻译高中课文
- 蜀先主庙古文赏析及诗意 蜀先主庙刘禹锡古诗的意思
- 文言文内容及解释 孟子见梁惠王原文及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