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怡笑迪士尼 迪士尼欢笑一刻3( 六 )


奥维茨能说服这些歌手签约迪士尼,来之不易,因为当时的迪士尼在音乐这块是完全不入流的公司,一切都是依靠奥维茨自己的“脸面” 。但如此卖力地做事,却被艾斯纳直接否决 。这个事件直接导致了奥维茨在好莱坞圈中信誉扫地,再加上艾斯纳还经常拿他一次次背黑锅,奥维茨在迪士尼干了不到14个月后,忍无可忍,提出辞职,迪士尼为此赔了1.2亿美金的遣散费 。
此后,艾斯纳又通过稀释原有股东股份的方式,让董事会投票对他无能为力 。这也是为何公司内部对他怨声载道,他却可以做近20年的CEO而不走的重要原因 。
不过艾斯纳并没有由此收手,他把目标对准了对他存在威胁的迪士尼创始人华特·迪士尼的侄子,也是当时迪士尼公司的精神领袖罗伊·迪士尼,试图将他清除出董事会 。而罗伊正是当年把艾斯纳请进迪士尼的人 。
罗伊·迪士尼并不是个吃素的人,他明确把斗争公开化 。原来那些被艾斯纳欺负过的人此时全都站出来提供各种爆料 。可以讲此时的迪士尼,已经完完全全是个“斗场” 。这段时间很多迪士尼内部的员工都反映,“暴君”艾斯纳做的很多事情已经将迪士尼从那个“制造快乐”的公司,变成了一个贪婪又没有灵魂的企业 。
最终压垮艾斯纳的两件事,是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1年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 。2002年,迪士尼净收入下滑接近33%,其中主题公园业务下滑超过26%,媒体网络业务更是出现了同比近44%的暴跌 。
罗伊·迪士尼抓住机会,将公司出现的业务错误,营收大幅下滑的责任直接指向艾斯纳,并联合整个迪士尼家族立刻把这些股票全买了回来 。然后,罗伊·迪士尼联络了数千名股东和媒体大军在费城“逼宫”,成功逼迫艾斯纳下台,艾斯纳只得黯然离场 。
这段历史是迪士尼公司治理的“黑暗”时期,简直可以直接拍一部电影大片 。
客观来讲,艾斯纳在迪士尼的后半段尽管很“狗血”,但是他仍然是一位力挽狂澜的迪士尼英雄,为迪士尼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对于1984年处在“泥潭”中的迪士尼而言,需要的正是艾斯纳这样强权式的管理者 。他因为不懂动画,无视迪士尼品牌,没有心理负担,才专制、大胆地做出了其他人没有勇气做出的决策 。因为他好大喜功,以19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ABC与ESPN频道,才为迪士尼后来的传播渠道拓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
在艾斯纳时代,渠道的疯狂扩张为迪士尼赢得了不断上涨的营收,但却把迪士尼最核心的内容IP制作能力弱化了 。改革之后,迪士尼已从一个内容驱动公司,变成了一个主要依靠渠道、衍生品驱动的公司 。
在艾斯纳执掌迪士尼的后半段,公司很多顶级动画师跳槽到皮克斯和其他公司 。为此,艾斯纳不得不和皮克斯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以获得他们的技术 。和皮克斯合作后,迪士尼的核心内容输出几乎全依仗皮克斯,这包括《怪物公司》《寻找尼莫》等 。面对来势汹汹的蓝天、梦工厂,此时的迪士尼几乎无还手之力 。以至于艾斯纳的继任者罗伯特·艾格(Robert Iger)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花血本收购皮克斯,以重新获得内容制作的能力 。
作为继任者,艾格的性格与前任完全相反,他温和而谦逊,甚至他米老鼠般的笑容也为公司带来了一股春风 。上任后花了大量的精力修复了之前受损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员工关系 。在艾斯纳执掌的后半段,艾格已经洞察到了迪士尼发展中存在的巨大隐患:制造内容的能力严重缺失,战车很大但动力不足 。
因此,艾格要做的事情非常明确,就是通过不断的快速收购加强迪士尼的内容能力 。只有好内容驱动力进来,这台赚钱机器才能运转起来 。这是艾格执掌以来,之所以“买买买”背后的逻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