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创新中心亮相 助蓉用好“最强大脑”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 昨日 , 2021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在成都正式开幕 , 20余位中外院士领衔、近百位学术技术精英共聚西南人工智能新高地 , 共话人工智能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趋势 。 今年大会以“智启非凡”为主题 , 为期两天 , 设置了8场主题报告、1场院士尖峰对话、9大专题论坛、6个同期活动 , 深入呈现人工智能学术研究 , 以及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的最新成果 。 除了大咖观点与对话 , 开幕式现场还进行了签约和成立仪式 。 其中 , 服务科创的人工智能会地联合创新中心正式签约落地 , 以共享算力为核心的成都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也正式揭牌 。
为企业提供
更有利更方便的生产工具
人工智能离不开生态的构建 。 本次大会上还举行了成都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成立仪式 。 该项目将依托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 打造公共算力服务、应用创新孵化、产业聚合发展、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四个平台 , 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提供人工智能算力 , 并联合四川高校院所、高科技企业共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
算力是人工智能的底座 。 华为·成都智算中心项目已在成都开工建设 。 按照规划 , 智算中心一期建成后将提供300P的人工智能算力 , 项目最终的算力规模将达1000P 。 1000P算力有多强大?举例来说 , 就是24小时内能处理100亿张图像 , 或1亿人的DNA , 或1000万小时的语音 , 或1万天的自动驾驶数据等 。 “即使有了这样的‘最强大脑’ , 从算力到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
创新中心要做的就是给应用层的企业提供一个更有利、更方便的生产工具 。 企业借助“工具”最终生产产品:应用到手机里 , 就有了图像分类等能力;应用到自动驾驶领域 , 普通车辆就有了自动驾驶能力;应用到旅游景区 , 就有了智慧旅游能力 。
开幕式现场 , 成都高新区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签订共建科创中国·人工智能会地联合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 。 未来 , 双方将携手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合作、人才培训等多种科创服务 。
聚焦优势领域
两大在蓉高校布局人工智能
成都集聚了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一流高校 , 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顶尖科研院所 , 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了6000家 ,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达到了3.11% , 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突破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
四川大学在智能算法、智能材料、智能器件、智能制造等方面都有创新研究 。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表示 , 四川大学章毅教授领导的人工智能团队已经深耕神经网络研究20余年 , 在四川大学创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医学研究团队 , 也正在开展如肺结节的早期诊断等智能医学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是全国首批建设人工智能专业和研究院的高校 。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成都市科协主席曾勇对本校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做了详尽的归纳:学校已经建成未来媒体研究中心、机器人研究中心、信息医学研究中心等一批跨学科的实体研究机构和平台 , 在人工智能多领域的科研攻关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 曾勇说:“成都市先后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 也为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环境 。 ”
【两大创新中心亮相 助蓉用好“最强大脑”】力争到2023年
核心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介绍 , 中国人工智能经过十余年的努力 , 已基本构建起了由算法、算力、数据、芯片、应用系统架构等组成的技术生态图景 , 以及涵盖基础层、理论层、技术层、应用层的技术变革和产业生态的轮廓 。 科技创新是一次探索之旅 , 应对挑战 , 更需深谋远虑 , 以前瞻性的意识和国际化的视角审视当下、图谋未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