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机器人制造九分其一 百万亿级赛道上海抢先机( 二 )


基于手术机器人“十四五”期间会有更大需求的判断 , 直观复星拟在上海张江建设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球第二个制造与研发基地 。 直观复星政府事务总监仲敏告诉采访人员 , 该基地一期投资7亿元人民币 , 预计明年一季度正式开工 , 建成达产后产值预计近60亿元 。
在机器人企业持续加大布局的同时 , 机器人产业园(谷)的建设同样如火如荼 。
冲咖啡、人脸画像、玩魔方……张江机器人谷展厅展示着谷内机器人企业的最新科研成果 。 张江机器人谷项目负责人王涛表示 , 2020年11月4日 , 浦东正式发布张江机器人谷 , 旨在突出机器人产业这一细分赛道 , 更好地集聚机器人产业 , 让其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 更好地赋能各个产业 。
张江机器人谷位于浦东张江康桥板块 , 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 , 将以高端医疗机器人为核心 , 以特色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为重点 , 构建特色突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 同时强化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机器人关键控制软件的基础支撑能力 , 夯实核心环节技术竞争力 , 形成“一核心、两重点、两突破”的产业发展结构 。
目前 , 张江机器人谷已集聚包括ABB等机器人头部企业、创新企业、创新机构80余家 , 机器人产业年工业产值117亿元 。 王涛透露 , 到“十四五”末 , 张江机器人谷将实现机器人工业总体产业规模700亿元 , 入驻机器人核心企业150家 , 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和创新中心 。
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早在1987年 , 上海仪表厂和上海交大等单位就已成功研制出“上海一号”焊接机器人和“上海二号”搬运机器人 。 业内人士回忆 , 上世纪90年代 , 国际机器人巨头陆续来到上海开展机器人业务 , 或成立子公司 , 或成立合资公司 , 推广工业机器人业务 。 2010年前后 , 这些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在沪加大布局 , 升级子公司、建设生产基地、设立区域总部 。
2005年初 , 基于对上海汽车工业大量需要机器人以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的考量 , ABB决定将其机器人业务重心转移到上海 。 2006年初 , ABB全球机器人业务总部正式迁驻上海 , 成为最早在华开展工业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国际企业之一 。 2019年 , ABB投资1.5亿美元建设的机器人“超级工厂”在张江破土动工 , 这是ABB在全球最大、最先进、最具柔性的机器人工厂 , 预计明年一季度投产 , 届时更多上海输出的机器人将服务世界各地 。
不止ABB , 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发那科 , 2010年底入驻位于宝山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 。 去年12月 , 发那科智能工厂三期项目开工奠基 , 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机器人智能工厂 , 预计年产值达100亿元 。
引进龙头、带动上下游企业 , 这一产业打造的普遍做法 , 同样被应用到了上海机器人产业上 。 四大家族先后布局、新松等国内领头企业落地 , 上海机器人产业逐步形成了集聚效应 , 既有国际机器人巨头的分公司、合资公司 , 也有本土自主研发机器人整机企业 , 还有大量从事设计、集成、销售和配套服务的中小型企业 。
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处长韩大东此前曾透露 , 2019年 , 上海工业机器人产量接近5万台 , 占全国规模近1/3 , 占全球规模的1/9左右 。 目前 , 上海已形成我国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的高地 , 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均在上海设立了中国总部或机器人总部 , 国内机器人领军企业新时达、新松、科大智能等纷纷扩大投资布局 。 同时 , 达闼、高仙、钛米等一大批服务机器人头部企业快速崛起 , 成为新一代产业生力军与技术策源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