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机器人制造九分其一 百万亿级赛道上海抢先机( 三 )


工业基础雄厚 , 再加上关键软件领先 , 上海在发展机器人产业方面具有先天的环境优势 。 王涛告诉采访人员 , 张江康桥经过20多年的积累 , 已经积淀了智能制造产业基础 , 园区产值突破2000亿元 , 这些都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应用场景 , “随着自动化的设备、机器人臂的应用以及工厂的数字化等 , 康桥制造业工人的数量逐渐精简 , 同时张江还有医谷和药谷 , 在制造环节同样是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 ”
在张江 , 机器人企业可以便捷地找到合作伙伴 。 目前 , 张江机器人谷也在引进功能性的赋能平台、检测平台以及大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心等 , 同时与高校联系 , 让学校的科技成果加速孵化 , 进一步完善机器人产业链 。
杨跞表示 , 机器人行业是重资本、人才密集型行业 , 上海具有人才、资本、产业方面的优势 , 可以为机器人产业的聚集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
“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需要‘高、精、尖’的人才 , 这些人才很难在其他地方招募到 , 但上海张江独具优势 。 ”仲敏说 。
上海机器人产业迈向2.0时代
“上海机器人环境在国内是最活跃的状态 , 当一个产业出现非常活跃状态时 , 容易出现一些创新或者一些爆款 。 ”杨跞向证券时报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上海机器人产业产品线较丰富 , 传统工业、细分方向等都有企业布局 。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智能传感等技术的发展 , 在杨跞看来 , 上海机器人产业正在升级换代 , 即从1.0时代向2.0时代迈进 , “1.0代表工业机器人 , 2.0代表新一代智能机器人 , 上海正在对代表未来方向的产业进行更前瞻性布局 。 ”
今年6月 , 上海在印发的《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将“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 , 称将研发基于自主决策视觉控制器的智能工业机器人;推动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研发与产业化 , 突破模态情感计算和语义识别技术 , 研制服务机器人分布式操作系统 , 推动类人教育机器人实现产业化;布局研发微尺度手术机器人、单孔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康复干预与辅助机器人、纳米机器人等智能医疗机器人 。
其中 , 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空间最被看好 。
“第四次工业革命一定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 ,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打开万亿级的市场 。 ”汪兵也说 , “服务业机器人未来空间百万亿级 , 至少是十万亿级 。 ”
“张江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之一 , 我们要在全国科技创新领先的视野上 , 进行机器人产业布局和产业生态的打造 。 ”王涛说 。
据透露 , 张江机器人谷未来将在机器人减速器和电机等国内较弱的关键零部件方面发力 , 希望在产业生态中破解“卡脖子”技术 。
智能机器人成资本追捧赛道
在上海逐步发力智能机器人制造的同时 , 资本同样关注到这一赛道 。 今年4月 , 达闼机器人完成超10亿元人民币的B+轮系列融资 , 投资者为上海城投、上海国盛等 。
汪兵告诉证券时报采访人员 , 从天使轮起 , 达闼机器人已累计完成四轮融资 , 累计融资规模几十亿元 , 孙正义的软银愿景基金曾是达闼机器人的最大股东 , 目前依然持有达闼机器人股权 。
“资本在机器人赛道上的作用不可或缺 ,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 , 我国与欧美基本处于同一赛道 , 需要资本的助力以加大在人才和专利等方面的投入 。 ”汪兵向采访人员透露 , “公司计划启动上市 , 相关工作已经开始 。 ”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 计划募资7亿至10亿美元 , 预计很快将登陆港股 。 去年9月 , 微创医疗机器人刚从微创医疗独立出来 , 一出生便拿到了高瓴、中信产业基金等领投的30亿元融资 , 投后估值达到225亿元 。 去年10月 , 傅利叶智能宣布完成1亿元C轮融资 , 投资方为元璟资本及前海母基金 , 融资主要用于在康复机器人产品上的布局及产业链上下游平台完善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