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
新京报:从“教育孩子”到“培训老师” , 这也是你在社会情感学习相关研究上的关注转向 , 包括你刚刚也提到了教师工作坊 , 那么 , 组织工作坊和传统的“培训教师”有什么区别?
刘湘燕:一个很大的区别是教师从接受培训的客体 , 变成了参与和体验的主体 。参与工作坊的老师会根据各自的经验来演出故事 , 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走进饰演的学生、家长等不同角色 , 并在换位中去他人的世界旅行 。我们还会让老师细化内心的独白 , 在一些关键处去讲述自己当时的想法 。很多时候在不断探讨中 , 参与者自己也会犹豫 , 进而反思 , 而改变也就悄然间发生了 。
在最近一次工作坊中 , 我们的主题是“教师的困境” 。故事围绕两个彼此有矛盾的学生展开 , 从追逐打闹演变成“霸凌” , 最后成了两个家庭的矛盾 , 校方也加入其中进行调解 。我记得当时老师们分配角色之后 , 将整个故事分成了四幕 。当落到具体场景的还原时 , 就会生发出很多讨论 , 到底什么是“霸凌”?怎么知道饰演的角色在想什么?最后的故事要怎样去呈现?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 老师们就需要在下次工作坊之前 , 与孩子、家长甚至同事重新建立关系 。我们不需要推动 , 他们就会自己提出来研究涉及到的伦理问题 。

文章插图
教师工作坊现场 。坐在中间的班主任正在听“双方家长”的辩论 , “两个孩子”在一旁玩耍 , 似是早已忘记了先前的矛盾 。
在我们第二次演绎时 , 其中扮演妈妈的老师突然说:“我不想演了 , 我们在这里演这些根本改变不了家长” 。当时另一位老师马上说:“你还没有真的走进这个妈妈的内心世界” 。这样一说又推动了故事新的走向 , 尽管纠结 , 扮演妈妈的老师还是去约了这位妈妈 。她后来说 , 当时不想继续演的深层原因是对家长的抵触 , 面对高知且强势的妈妈 , 作为小学老师的隐秘的自尊也在受到挑战 。“要改变”的想法遇到“不配合”的妈妈 , 生出了“无法改变”的挫败 。但是 , 当她尝试“放下改变”去和那位妈妈接触后 , 才发现她并非那么强势 , 甚至还很有人格魅力 。她说恍然想起卢安克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放弃改变时 , 改变会自然发生 。”
其实 , 我带着研究生从工作坊中学到的 , 远比我们能够给予老师们的多得多 。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小学老师的刻板印象 , 社会对他们的描画方式 。他们是那么有趣 , 有才华!我也有机会重新思考 , 应该怎样去做教育研究 。大道理谁都明白 , 但只有亲身体验后 , 这些才会渗透到我们与他人相处中 。而当我们尝试去加深对教育中个体的理解时 , 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到“用心倾听”是怎样的 , 以及什么又是“同理心” 。
新京报:最后 , 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有余 , 有不少孩子自小就生活在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的环境中 , 这会对儿童的社会情感产生影响吗?以及 , 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些什么去应对疫情生活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 合肥正规英语的培训班 合肥少儿英语培训班有哪些
- 瑜伽教程
- 英语教学机构 英语学培训机构
- 酥糖花生米怎么做 糖酥花生米的做法大全视频教程
- 雨木林风u盘启动教程 雨林木风u盘启动盘制作工具
- 用u盘制作pe系统 制作U盘PE系统以及如何进入PE系统的详细教程
- 西安网络优化工程师培训 西安 网络工程师
- 保卫萝卜单机版下载 保卫萝卜安卓版下载教程
- 影视摄影与制作培训 影视制作培训班学校
- 石家庄英语口语考试 石家庄英语口语培训学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