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程 情感培训师( 七 )


此外 , 当这些角色在个体身上汇聚后 , 那种“拧巴”甚至分裂的感觉就很明显 。特别是当孩子实际经历的教育和她们理解的教育之间有差异时 , 会面临很多挣扎和妥协 。比如 , 从教育出发 , 她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只会考试” , 但作为母亲 , 她们又担心缺乏应试技巧是否会影响孩子升入好一些的学校 , 毕竟普通学校的师资无法与重点学校相提并论 。在实实在在的分数面前 , 作为教育者的反思似乎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在不同角色的博弈中 , 她们只能选择在有限的时间和情境中暂时做自己 。

情感教程 情感培训师

文章插图
《青春变形记》剧照 。
突然闯入教室的小鸟:
课堂 , 不应只是教师的精心安排
新京报:类似的育儿纠结时刻在你的新书《让我听见你》中还有很多呈现 。此外 , 你在书中提到 , “教育常常发生在视而不见的时刻” , 而很多年轻父母或者教师 , 可能无意间错过了“教育”的发生 , 可以具体谈谈这一观点吗?
刘湘燕:是的 , 教育无处不在 , 关键是如何让那些被忽视的教育时刻变得可见 。我给你分享一个具体的故事吧 。记得有一次 , 我在一所乡村公立小学调研 , 旁听了一节美术课 。当时教室里突然飞进来一只小鸟 , 学生们的反应很直接 , 有的立马就很兴奋 , 胆子大的甚至起身想要驱赶它 , 而有的则有些害怕 , 趴在桌上静静等它飞出教室 , 但当时大家的注意力几乎都被这只突然闯入的小鸟所吸引 。我赶紧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 , 大概不到十秒钟的时间 , 小鸟就躲到窗帘里去了 。而在这期间 , 美术老师表现出一种近乎克制的“镇静” , 没有多说就继续上课了 。我十分好奇那几秒的时间里 , 这位美术老师都想了些什么 , 这其实是一个特别难得的教育时刻 。
从学校离开后 , 我发了条朋友圈 , 但发出后就有些后悔 , 担心未征得这位老师的同意会不会让他觉得尴尬 。我自己是不是也像那只闯入教室的小鸟 , 闯入了他的课堂 , 甚至没打招呼就把视频放到了朋友圈 。但没想到的是 , 没过多久就收到了这位老师的留言 , 他和我分享了自己当时的状态 , 说其实第一个念头是别抓伤孩子 , 转念也有想过设计 , 但又担心这些内容和课堂教学没有必然的联系 , 就放弃了 。随后 , 他还特别写了一个教学笔记 , 题目是“小鸟飞进我的教室” 。笔记中他提到 , 尽管那堂课的任务顺利完成了 , 但教育似乎不应该只是教师的一次精心安排 , 如果能够抓住课堂上这些难得的插曲 , 借着学生们的兴趣“顺势而为” , 或许能带来更多的回味 。后来 , 我把这个案例用到教学中 , 让学生和老师继续进行后续设计 , 还把设计好的课程进行了表演 。某种意义上 , 我们也算是把那个视而不见的教育时刻变得可见了 。
情感教程 情感培训师

文章插图
刘湘燕将“小鸟飞进我的教室”引入后续的教学讨论中 , 这是其中一位语文教师以此为主题所做的课堂设计 。(受访者供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