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 , 我们很容易忽视自身的经验 , 总觉得开设一门“死亡课”才是教孩子们理解死亡的方式 。其实 , 生死这样的问题几乎每天都在生活中发生 。自然界中花草的生长凋零;动物的繁衍生息;新冠疫情每天在全世界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长沙前几天坍塌的那栋楼房背后 , 又有多少家庭不得不面对生离死别……这些都是生死教育的时刻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 , 我们的确可以界定什么年龄段的学生适合接受什么程度的社会情感教育 , 特别是在美国 , 具体的年龄段甚至都有对应的社会情感学习内容 。但是 , 如果年龄段的划分与阐释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 , 那我们又该怎么办?
我个人倾向于从实践社区(Community of Practice)的角度理解学习 。教育者是有经验的参与者 , 而新加入的参与者通过实践转变为学习者 , 这种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 。这又回到我不建议单独开设社会情感学习课程这个立场 , 因为我们不是去教孩子 , 而是和孩子一起倾听、观察、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 在这个过程中听见并看见彼此 。这个过程就是我理解的教育 。很多时候 , 被视而不见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但是 , 我也对自己所做的尝试保持一种“警惕” 。我很认同福柯所说的“Everything is dangerous”(任何事物都是危险的) 。我们必须保持开放 , 但同时也意识到我们是有局限的 。这是挺难的事情 。

文章插图
实在的分数面前 ,
作为教育者的反思“微不足道”?
新京报:说到情绪和情感问题 , 我们很难绕过“抑郁”这个话题 , 尤其是青少年的抑郁等心理危机近来备受关注 。根据中科院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 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不等于抑郁症)近四分之一 。为什么如今有抑郁倾向的在整个青少年群体中占比如此高?
刘湘燕:确实 , 这几年围绕这个现象有很多讨论 。我接触的老师也会提到学生有抑郁倾向 。我想先谈谈 , 这样一个心理学议题为何会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 。起初 , 孩子们的抑郁、焦虑 , 乃至校园霸凌等现象往往以个体问题被提出来 , 更多是从认知和行为层面探讨怎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此后逐渐开始有学者提出是否能在从小的教育中 , 就让孩子们意识到什么是比较好的关系 , 如何去应对个人的情绪等 。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 , 社会情感学习的提出可以被看成是一种从教育角度出发 , 对学生的此类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的尝试 。
当然 , 个体的情绪状况受到重视不失为积极的回应 ,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警惕它可能存在过度“病理化”的倾向 , 进而沦为推广某些理念的“借口” 。我看到过围绕社会情感学习的介绍有这样的表述 , “世卫组织预测 , 到2030年 , 全球第一大疾病负担就是抑郁症……所以我们要推进社会情感学习” 。这是不是在为了做某件事 , 而夸大了某一问题的严重性呢?包括有些社会情感能力的测量结果称 , “女生的社会情感能力高于男生;班干部的社会情感能力高于非班干部” , 且不论此类调查是从哪些维度测量的 , 单就这些结论的得出而言 , 究竟是为了说明什么?它背后的话语逻辑又是什么?这是我更加感兴趣的问题 。
- 合肥正规英语的培训班 合肥少儿英语培训班有哪些
- 瑜伽教程
- 英语教学机构 英语学培训机构
- 酥糖花生米怎么做 糖酥花生米的做法大全视频教程
- 雨木林风u盘启动教程 雨林木风u盘启动盘制作工具
- 用u盘制作pe系统 制作U盘PE系统以及如何进入PE系统的详细教程
- 西安网络优化工程师培训 西安 网络工程师
- 保卫萝卜单机版下载 保卫萝卜安卓版下载教程
- 影视摄影与制作培训 影视制作培训班学校
- 石家庄英语口语考试 石家庄英语口语培训学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