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专业 国际政治专业学什么( 四 )


当涉及地缘政治时,小国所需的审慎可能会产生相互矛盾但同样合理的建议 。谨慎或对冲在本质上是矛盾的,是有历史条件的难以捉摸的,尤其对关注国际规范和理性行为的现代社会科学家来说 。
审慎一词可追溯到雅典人对政治的理解,修昔底德将其视为政治家才能的标志 。这一思想同样见于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孙子的著作中 。审慎的智慧来自历史案例和实际经验,既关注共性也重视个性,而个性是从经验中获得的 。审慎的主要任务是决定达到目的的手段 。最重要的是,审慎为实践推理提供了一个前科学和反理性主义的指南 。
与结构主义或风险管理的理性主义相反,基于实际案例的审慎或对冲的冲突处理方法,对将抽象的规范或标准应用于实际困境更具敏感性 。埃德蒙·伯克认为,审慎的规则和界定很少被确定,且从未具有普遍性 。审慎是由环境决定的,而非由逻辑类推决定的 。
在这种情况下,小国在面对强势力量时往往会被迫妥协,或采取故意模糊的政策,正如当代东南亚的对冲行为 。而一个大国因要维护声誉和面对不同敌人,因此过于谨慎会实际上损害其长期安全 。也就是说,根据地位不同,审慎的方式不同 。
理性主义的计算强调战争的成本和危险,而审慎行动不应削弱既有权力 。
发展伯克对于审慎的观点以服务当前形势,或借鉴孔子将上下级比喻为“风与草”的思想,可以区分积极的审慎和被动的审慎 。前者意味着为了探索采取行动的可能性而承担风险的明确意愿;后者侧重于适度的目标,如有限的秩序、和平与包容,遵循国际道德的工具性概念,对激进的变革持怀疑态度 。对处于两难困境的小国而言,对冲是一种必要的混合的审慎行为 。
东盟的(被动)反应性审慎和南海问题
并非所有东南亚国家都遵循上述反应性审慎的外交风格,但它为分析东盟国家的对冲行为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分析框架 。本节提供了将框架应用于东南亚外交的案例,东盟的外交实践很好地反映了小国联盟的谨慎态度,成员国在国家层面上都务实地处理外交关系,而非任性随意 。
东盟成立以来,发展了一套独特的运行规范和原则 。东盟的合作方式包括在达成共识前进行协商、人际交往、面子工程和非正式性 。这种模式在三个方面确定了东盟的行动能力 。首先,至少在言辞上坚持不干预原则;第二,按照最低共同标准的原则运作;第三,管理冲突而非解决冲突 。虽然从结构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角度看,东盟因其实际局限性导致效率低下,但东盟并不认为有必要向更有效的模式转化,其成员重视缓慢、不干预的协商过程 。
根据哈罗德·尼科尔森所言,外交艺术对时间和环境敏感,重视人际交往,创造一种共同的外交辞令,以确保连续性和信任 。东盟的时间处理方式反映了这种经典的外交观点,即困难的问题可以留给时间来解决,重要的是在尽可能避免冲突的同时间接维护自身利益 。
因此,在南海问题上有重叠主张的四个东盟国家(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同意搁置争议 。同样的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他们对中国的策略 。小国的审慎导致了与大国不同的结论,因此东盟成员国普遍反对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军事措施 。相反,他们依靠在多边论坛上的个人接触,希望通过重复释放善意,诱使大国加入东盟的和解方式 。
然而由于影响中美战略竞争的能力有限,东盟在南海问题上模糊且拖延的多边战略受到了各方压力 。成员国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因为较小国家和中等强国被迫做出单边选择,这意味着对冲和左右逢源的余地缩小了 。中美关系对亚洲未来秩序和新兴国际市场格局至关重要,而东盟各国正处在各种利益交汇处,需要避免夹杂其中或被迫做出选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