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市场开启“吸金模式” 下沉市场或成新的拼杀战场
《投资者网》徐慧
近年来 , 中国咖啡市场风口凸显 。 嗅到香气 , 资本蜂拥入局 , 赛道持续升温 。
据艾媒数据显示 , 2020年至今年7月 , 咖啡赛道已有近50起融资事件发生 。 仅今年前7个月 , 行业资本融资金额已达63亿元 , 远超2020年全年数额 , 也超过了上一轮融资高潮时期 。
在资本、技术的全力助推下 , 新一轮“咖啡热”已然兴起 。 咖啡赛道为何屡获资本青睐?谁又能在行业混战中借势起飞?
巨头增速放缓 国产品牌发力
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庞大且潜力无穷 。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 , 预计2025年将达到10000亿元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目前我国现存咖啡相关企业共15.7万家 , 今年前8个月新注册企业1.7万家 , 同比增长13.3% 。
在众多外国咖啡品牌的夹击下 , 本土新锐企业正发力崛起突出重围 , 不断抢占线下市场 , 竞争愈演愈烈 , 行业或将迎来崭新格局 。
【咖啡市场开启“吸金模式” 下沉市场或成新的拼杀战场】作为咖啡界公认的传统巨头 , 星巴克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可谓喜忧参半 。 这一季度 , 星巴克中国的收入约为9亿美元 , 同比增长45% , 客单价同比下滑9% 。 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9% , 未达此前预期的27%~32% , 星巴克将其下调至18%~20% 。
另一方面 , 国产咖啡品牌来势汹汹 。 今年7月21日 , 精品咖啡品牌Seesaw宣布完成A+轮过亿元融资 , 新茶饮品牌喜茶作为战略投资方入股 , 老股东弘毅百福跟投;7月23日 , 新锐咖啡连锁品牌M Stand正式宣布完成超5亿元的B轮融资 , 由启承资本、黑蚁资本联合领投 , 高榕资本跟投 。 预估投后估值约40亿元;2021年8月26日 , Nowwa挪瓦咖啡完成A+轮融资 , 由金沙江创投领投 , 盛景嘉成、伯藜创投跟投 。 同时 , 便捷式咖啡品牌三顿半、时萃SECRE、永璞、隅田川等均拿到亿元级规模融资 。
此外 , 值得一提的是咖啡新贵Manner品牌已完成今年以来第四次融资 , 其中不乏字节跳动、美团龙珠等知名投资机构 。 据公开信息披露 , Manner咖啡关联公司上海茵赫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15日 , Manner首家门店位于上海 , 仅2平方米 。 从2020年12月到今年6月 , 历经多轮融资的Manner咖啡估值已飙升至20亿美元 。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数据显示 , 目前Manner咖啡在全国营业门店已超150家 , 其中上海地区超90家 。 这意味着 , Manner咖啡单店估值已破亿 , 远超星巴克和瑞幸 。 备受资本青睐 , Manner咖啡将上市的消息频传 , 尽管创始人已回应称公司无上市计划 , 但其后续发展仍引人关注 。
除了上述新兴本土品牌外 , 不得不提的还有“逆风翻盘”的瑞幸 。 今年4月15日 , 瑞幸与公司股东大钲资本、愉悦资本达成2.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协议 , 其中大钲资本领投2.4亿美元 , 愉悦资本投资1000万美元 。
财报显示 , 2020年12月31日 , 瑞幸咖啡在中国56个城市经营3929家自营店及874家合伙店;累计交易客户数量超过6490万 , 较2019年同期增长60% 。 受到规模经济的增长推动 , 2020财年经营费用在净收入中的占比也从2019年的206.2%下降到164.1% 。 瑞幸咖啡净收入达40.34亿元 ,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 , 但由于产品平均售价提高 , 整体营收还是较2019年实现33.3%的同比增长 。
瑞幸咖啡是如何实现自救的?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和金融学硕士生导师江瀚在“知乎”平台上表示:瑞幸咖啡精准定位了咖啡市场上的一个空白地带——“在精品咖啡领域比速溶咖啡有更好的口感 , 价格比星巴克等品牌更低” , 形成独属自己的优势 , 并把这种优势不断地发展壮大 , 这是当前瑞幸咖啡得以存活的最核心的原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