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猪肾移植人体手术测试初步成功,这项技术有什么价值?( 二 )


后来我终于在一篇报道中发现该实验仅仅进行了连续54小时的观察后就结束了——而受体 , 那位已经脑死亡的女性的生命维持设施也撤掉了 , 实验结束了 。
早早结束实验是因为做这次实验的人都知道 , 继续观察下去人体的急性排斥反应就会把这颗猪肾毁掉了 , 而54小时已经足够证明敲除猪α-gal基因可以让异种器官逃避超急性排斥反应 , 这就够了 , 实验结果足以让不懂移植排斥的媒体和公众 , 尤其是风险投资集体狂欢了 。

世界首例猪肾移植人体手术测试初步成功,这项技术有什么价值?

文章图片
图4/7

所以媒体和公众对这个结果的反映全都是“异种动物器官用于人体移植的时代就要来了” , “器官黑市买卖即将终结”这种过于乐观的展望 。
那么基因编辑动物器官用于人体移植有没有戏呢?
有 , 但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 。 目前看 , α-gal敲除后能够逃避超急性排斥反应 , 但α-gal仅仅是超急性排斥反应靶点中的一个 , 其他靶点还包括但不限于:
CMAH基因 , 这个基因编码的酶所催化生成的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5Gc)是起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非半乳糖抗原 。 CMAH 基因存在和表达能够引起异种移植免疫排斥 。
β4GalNT2基因 , β4GalNT2基因编码的酶能够催化Sd(a)血型抗原 , 当猪的器官移植到灵长类动物后 , Sd(a)血型抗原能被免疫球蛋白结合而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
ASGR1基因 , ASGR1蛋白在猪血管内皮细胞表达 , 可以被受体的免疫细胞识别并攻击 , 引起急性的血管内凝血 , 造成猪器官的快速失活 。 同时 , 还可以诱发异种移植后受体发生血小板减少症 。
上述三个基因如果全部敲除 , 则可以基本上把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能性压到最低 。 但新闻中的基因编辑猪仅敲除了α-gal , 即α-1 , 3-半乳糖转移酶基因(GGTA1P基因) 。
除了敲掉猪的基因 , 也可以导入部分人的基因 , 比如人CD55 、人CD59 , 这两个都是重要的人补体抑制因子 , 这种因子可减少超急性排斥反应和炎性反应的发生 , 可以理解为天然的抑制免疫调节剂 , 如果给猪导入人的CD55/59基因 , 就可以抑制异种移植的超急性排斥反应 , 保护异种移植组织器官 。
而就算猪的器官完美熬过了超急性排斥反应 , 还有基于ABO血型和HLA复合体的急性排斥反应 。 如果要通过基因编辑的方法去避免急性排斥反应 , 那要敲除的基因可就更多了 。
所以新闻中的这个成功是暂时的、非常有限的 , 人类距离换动物器官的技术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
换一种思路 , 还有什么方法?
可以用嵌合体动物技术 , 即所谓的“奇美拉” 。 我认为 , 与其对猪的多种基因进行编辑 , 取得基因编辑的猪器官 , 倒不如让猪长出人的器官来的更加方便 。 大体思路是对猪的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 , 使其无法长出肾脏 , 然后在早期胚胎阶段导入人的干细胞 , 最后由人干细胞在猪的胚胎内发育出人的肾脏 。 最后用于移植 。

世界首例猪肾移植人体手术测试初步成功,这项技术有什么价值?

文章图片
图5/7

这就是所谓的嵌合体技术 ,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之前写的另一个介绍嵌合体的回答:
但这个技术路线最大的阻碍是医学伦理 , 斯坦福大学进行的人羊嵌合体胚胎也仅仅维持了28天 , 这个嵌合体胚胎就被销毁了 , 即便这个羊胚胎内只有不足万分之一的细胞是人类细胞 。 但是有科学家担心 , 万一一部分人体细胞发育成这只小羊的大脑 , 那么这只人羊嵌合体会不会有人的意识?这个缝合怪未来应该被看作是羊 , 还是人?如果在这个伦理问题上管控太松 , 未来可能会有我们无法预知的 , 更加棘手的伦理问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