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区域经济学热门吗 区域经济学考研学校( 八 )


(2)政治法律环境
①政治环境②政府的产业政策与外资政策③法律制度与行政制度
(3)社会文化环境


21.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答:(1)发挥优势原则
(2)兼顾全局原则
(3)效益原则


22.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具有如下六个方面的内涵 。
答:第一 , 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
第二 , 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
第三 , 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
第四 , 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 。
第五 , 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
第六 ,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 。


23.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
答:条件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
条件二:产业结构的递次演进 。
条件三:规模化与专业化的充分发展 。
条件四: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


24.城市化的测度
答:(1)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100%
(2)城市化速度平均城市化速度=(p1-p0)/n
式中:p1为报告期的城市化水平;p0为基期的城市化水平;n为间隔年数 。
(3)城市成长力系数


25.论述中国交通运输结构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答:第一 ,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地带差异仍然比较明显 , 沿海地区铁路的线路长度、路网密度及货流密度都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
第二 ,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十年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区域 。
第三 , 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 ,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宜一味追求线路长度和路网密度 , 而应该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体系建设相结合 , 强化经济增长极的枢纽作用 , 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交通运输网络 。


26.制定规划的阶段
答:(1)准备阶段
(2)调查研究阶段
(3)分析预测阶段
(4)目标设计阶段
(5)内容设计制定阶段
(6)方案制定阶段


27.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1)区域经济发展
(2)区际经济关系
(3)区域经济政策 。


28.城市化规律
答:(1)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相互促进 , 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城市化水平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规律被中外发展史所证明 。
(2)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
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是指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要规律性地经过若干阶段 , 全过程呈现出S形运动轨迹 。
(3)大城市超前增长规律
大城市超前增长规律主要表现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 , 大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中小城市 , 并产生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带和城市群


29.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答: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提出的 , 他认为 , 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履行着商品集散中心和加工中心的职能 , 城市普遍要履行的这种职能叫中心地职能 , 在这个意义上城市被称为中心地 。中心地理论研究的是在一个匀质平原内 , 如何布局不同规模的多级城市 , 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组成的网络体系 , 以有效地组织物质财富的生产和流通 。提出了中心地三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