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后 , 还能看得见吗?
神经科学发现 , 大脑有一种特殊天赋 , 能够不依靠眼睛 , 让天生的盲人学会“看东西” 。

文章图片
图1/10
Part.1
躺进“按摩椅” , 先天盲人也能“看见”飞来的球
1969年 , 《自然》刊发了一篇颇具科幻色彩的论文 , 文中详细描述了一种很奇怪的仪器 , 通过“按摩”盲人的后背 , 能够让他们“看见”东西 。
让我们还原一下实验情景:
一个先天盲人 , 没有任何视觉经验 , 躺在一张类似牙科治疗椅上 。 在他旁边安装了一台配有变焦镜头的老式摄影机 。
治疗师用手摇的方式移动摄影机 , 来扫描盲人面前的景象 。 生成的影像被传送进身后的仪器中 , 仪器把经过处理的视觉信号 , 传输给治疗椅背上的刺激点矩阵 。
具体来说 , 景象中光线弱的部分 , 对应的矩阵刺激点会震动 , 而光线强的部分 , 就不震动 。 这些触点会直接刺激盲人的后背皮肤 , 像是按摩椅一样 。

文章图片
图2/10
巴赫-利塔发明的“助视神器” 。 图中镜头的位置朝向正好模拟人眼的视角 , 能使盲人感知面前的物体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
经过20-40个小时的密集训练后 ,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盲人不仅能够区分垂直线、斜线和曲线等不同的线条 , 还能辨认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常见的几何形状 。
在学会操控摄影机后 , 透过变焦镜头 , 盲人能够瞄准房间的不同位置 , 来识别电话、椅子、杯子等各种物体(即使被部分地遮挡住) , 并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
逐渐地 , 他们开始能感知到面前的三维立体空间:
物体的远近 , 能够导致图像产生大小变化;
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物体 , 它的形状会被扭曲;
物体的背光面会投下阴影等 。 假如有人朝镜头扔一个球过来 , 盲人会很自然地躲避 。
借助这个“触觉-视觉”(tactile-vision)仪器 , 盲人甚至还学会了辨识人脸(如 , 名模的脸孔) 。
更不可思议的是 , 他们还能“观察到”人物的外表和举止的变化 。
比如 , 他们描述某位女士:“她今天把长发放下来了 , 而且没有戴眼镜 。 她正把右手移到脑后 。 ”

文章图片
图3/10
刺激点矩阵的振动模式在监控示波器上 , 投射出一个二维影像 。
图像显示的是人脸形象 。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 盲人能够学会识别类似复杂程度的触感模式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为什么刺激后背 , 大脑就能够“看见”呢?
这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保罗?巴赫-利塔(Paul Bach-y-Rita) , 曾对使用盲杖的盲人 , 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 。 盲人在行走时 , 会前后扫动盲杖 , 盲杖的尖端经由皮肤上的触觉感受体 , 来告诉盲人路况信息 。
巴赫-利塔深受启发:盲杖可以看作是盲人和物体之间的“接口” 。 通过盲杖在手上的压力触感 , 形成诸如房间摆设这样的空间信息 。
因此 , 手上的皮肤及其触觉感受体 , 就像一个信息收集站 。 它们可以替代视网膜 , 使图像在大脑中形成 。
“按摩椅”正是以类似的方式 , 让盲人能够“看见” 。 简单来讲 , 这是大脑在看东西 , 而不是眼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