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改变命运”外教版:给农村孩子打开一扇窗( 三 )
为此 , 新教育基金会发起了“英语教室”公益项目 , 试图通过欧美外教的网络全英文授课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设备及课程费 , 均由基金会承担 。
2015年 , 第一个实验点在东小仇初中设立 。 考虑到资源宝贵 , 学校每次都是让初一全年级近百人 , 到阶梯教室上大课 。
“学生们都喜欢上 , 因为觉得氛围轻松 , 没压力 。 ”当时负责教初一英语的老师杨丽洁记得 , 连一些特别不爱表达的孩子 , 也开始慢慢开口 。
时任校长赵宏新说 , 孟州约50名初中英语教师 , 以往杨丽洁的单人成绩一直在20名左右 , 后来维持在全市四五名 , 最好一次考过全市第一 。
杨丽洁肯定地认为 , 这与外教课有直接关系 , “外教课起到一半以上作用 。 ”
2018年 , 基金会将孟州的教学点增加到5个 , 当地教育部门将其全都下放到小学 。
“孩子在学 , 老师也在学”
冷场 , 是每个英语教室初期都会经历的阶段 , 哪怕是表现活跃的花园小学六四班 。
“没人发言 , 我就硬着头皮先叫优秀的学生 , 慢慢带动其他人 。 ”薛云霞说 。
“第一次上台特别紧张 , 魂都要飞出来了!”男孩李冬夸张形容 。 “外教老师嘴里一大堆我们不认识的单词 , 听不懂的时候特别不好意思 , 只能向老师求助 , 然后课后更努力 。 ”另一个学生刘轩说 。
同学们一致认为 , 最喜欢的课堂环节是“free talk”(自由对话) , 因为在这个环节 , 可以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 是个可以“炫技”的环节 。
起初 , 问题集中在“你从哪来”“你喜欢吃什么” , 也有孩子冒失地询问过一个女老师“你今年多大” 。 后来问得越来越深入 。 前不久 , 一位“学霸”已经可以和外教热烈地讨论汽车品牌 。
到后来 , 原本在外教课上起桥梁作用的中方老师 , 角色慢慢弱化 , 直至完全退出 。 中方老师不在 , 同学甚至回答得更积极 。
家长也都察觉到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 一位家长回忆 , 以前孩子背课文 , 每次都愁眉苦脸 。 他说:“现在孩子看英语绘本和电影时 , 嘴里也时不时地冒几句英语 。 ”
外教课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一个尖子生想了想 , 说:“外教说的是外国的语言 。 ”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 传统课堂上 , 我们是在汉语环境下学英语 , 掺杂着中文习惯 。 ”孟州市教研培训中心主任李永胜说 , 尽管一直强调“全英文教学” , 但几乎没有老师做到 。
实际上 , 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历史至今不到20年 。 2001年 , 教育部发布《指导意见》 , 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 要求全国城市和县城、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 。
当时英语老师极度缺乏 , 全国有大量非英语专业教师只通过几个月的短期培训就快速转岗 。
原本在农村教语文的薛云霞 , 就是当年的一名转岗教师 。 后来 , 她还曾因教学优秀 , 升入初中教过3年英语 , 但她始终觉得发音和理论知识很欠缺 。
张欢也是类似 。 她带的班目前已经上了两节外教课 , 但听说有采访人员要听课 , 她没了勇气 , 先请同事代替自己上台 。 她觉得自己“不够专业 , 也不自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