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改变命运”外教版:给农村孩子打开一扇窗( 五 )

  “班还是太少 。 ”赵顺新感慨 。

  他记得 , 当初5个名额在全县40所小学中怎么分 , 教育局权衡了很久 。 起初 , 他们想把所有屏幕都放在市区 , 因为城里的班大、人多 , 而农村学校一个班的人数只有城里的一半 。 但最后 , 局里还是把3个放在城区 , 2个放到了农村 。

  5所学校对“英语教室”的安排也各不相同 。 有的为了做对比实验 , 采取跟班制;有的始终固定在四年级二班;有的不断将孩子分班 , 让更多人能进入“英语教室” 。

  一件好事似乎又造成了新的不均衡 。 教育如何公平 , 好像一道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难题 。

  赵顺新听说 , 在四川和山东 , 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县已经开始出资 , 将“英语教室”项目覆盖当地所有小学 。

  “当下 , 我们只能尽可能利用好已有资源 。 ”他对每批进入“英语教室”的学生都反复叮咛:“你们真的很幸运 , 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 。 ”

  但到底为什么要学英语 , 上外教课有什么用?

  城里孩子刘轩的答案很具体:“我打算今后出国留学 , 提前接触外教 , 将来适应起来更快 。 ”

  曹佳也有明确方向:“准备考洛阳或者郑州的外国语学校 , 听说那里有真正的外教老师 。 ”

  相比之下 , 农村孩子的回答显得有些理想主义 。

  “我爸妈是做生意的 , 我想把生意做到国外去 。 ”“可以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历史 。 ”

  老师孟爱梅记得 , 孩子们写感想时 , 不少都流露出想要出国看看的想法 , 尽管他们对国外的想象 , 目前还停留在“繁华”“漂亮”“发达” 。

  “还有人说 , 长大了要去美国学好多先进的技术 , 回来报效祖国 。 ”说到这 , 她有些动容 。

  这些目标能实现吗?他们到底能走多远?将来会有多少人用得到英语?无人知晓 。

  “不能说现在有多大作用 , 还是得长远看 。 ”韩园交通希望小学的校长马彦军直言 , “坦白讲 ,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未来可能还是会和他们的父母一样 , 成为最普通的基层打工者 。 ”

  但他觉得 , 正因如此 , 身处闭塞环境中的农村学生更需要外教课 , 就像给他们打开一扇窗 。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