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体舒通的功效与作用 安体舒通的功效和作用( 五 )


对所有收治的AMI病人均应检测血清镁浓度 。补镁后血清镁浓度应维持在1.0mmol/L或更高 。早期给予镁剂治疗(最好在胸痛出现后6h内)对于高危病人 , 尤其是老年患者或不适于再灌注治疗的患者 , 有一定的益处 。对于无并发症、无电解质缺乏的AMI患者 , 若补镁的时间过晚(>6h) , 则没有什么益处 。收缩压如低于80~90mmHg的患者 , 不能使用镁制剂;肾功能衰竭者 , 由于镁不能正常排出 , 也不在使用镁范围之内 。
(6)早期再灌注治疗:冠心病患者狭窄血管内不稳定斑块的破裂 , 产生与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完全性闭塞 , 虽然有些AMI病人能自发地再灌注 , 多数病人的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持久存在 , 接着发生心肌坏死 , 从而产生左室扩张、泵功能衰竭及心电不稳定 , 最终可引起死亡 。早期再灌注可缩短冠状动脉闭塞时间 , 减少左室功能减退和扩张 , 减少AMI病人发生泵衰竭或急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晚期再灌注(冠状动脉闭塞发作6h后恢复再灌注)对梗死愈合过程以及减少左室重构、降低泵功能异常和电不稳定性的发生 , 都产生有益的作用 。再灌注治疗是当代AMI治疗的重大进展 , 使AMI的住院病死率进一步下降至10%左右 , 极大地改善了患者长期预后及生活质量 。AMI后的早期再灌注治疗包括以下3种:溶栓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急诊PCI)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急诊CABG) 。
①溶栓治疗:由于绝大多数AMI是由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引起 , 并且在冠脉阻塞初期 , 心肌坏死的范围并不固定 , 迅速的血管再通会使受损心肌得到挽救 。大规模临床研究已证实 , AMI发病早期进行溶栓治疗 , 可使血栓溶解 , 梗死血管再通 , 从而挽救濒死心肌 , 缩小梗死范围 , 改善心功能 , 使AMI病死率显著下降 。因此 , 对有溶栓适应证者应立即给予溶栓治疗 。
②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急诊PCI可使梗死相关的血管迅速再通并能消除固有的狭窄 , 也可用于溶栓失败或溶栓成功后遗留的严重狭窄病变 。没有溶栓治疗的出血危险是急诊PCI的另一重要优点 。
③急诊CABG:急诊PCI是实现早期再灌注的方法之一 。这些年来由于采用心脏停搏、低温保护心肌等技术进行心内手术以及手术操作已有很大的改进 , AMI施行再灌注手术的短期和长期病死率均明显降低 。在有经验的医院 , 手术后的住院死亡率大约为2%;10年病死率为25% 。如能在急性发病的最初4~6h施行手术 , 则濒死心肌的抢救可获得最大的成功 。但由于多数患者是院外发病而不能及时到达医院 , 且临床检查、冠脉造影、术前准备等需花费许多时间 , 故目前尚不能将其作为AMI的常规治疗方法 。如AMI患者出现下述指征可考虑行急诊CABG:施行了溶栓治疗或PCI后仍有持续的或反复的胸痛;冠脉造影显示高危冠状动脉解剖病变(如左主干病变);有MI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功能不全引起严重的二尖瓣反流 。
6.增加侧支循环的治疗 近年来 , 基础和临床研究已证明 , 心肌缺血和坏死可促使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 。有动物实验证明 , 某些血管形成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可显著促进MI后侧支循环的形成 , 但尚待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有研究认为 , 肝素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低亲和力受体 , 肝素治疗MI的部分作用与其增加侧支循环的作用有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