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更加注重功能限制和专属内容建设( 二 )
“现在短视频平台上都有青少年模式 , 每次打开App,都会跳出一个提醒窗口 , 提示要不要开 。 ”姜晓华告诉《法制日报》采访人员 , 他有时候会选择青少年模式 , 但有时候并不会选择使用 , “虽然我也知道自己可能管不住自己 , 但我并没有打开青少年模式 。 主要是因为如果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内容 , 就不太想被限制时间” 。
今年17岁在天津市读高二的芦茜(化名)对《法制日报》采访人员说:“我有时会进入青少年模式 , 但我并不是每次都会使用 。 因为自己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 能够管控好时间 。 我给自己设定的要求是 , 每次看短视频最多半个小时 。 ”
目前在班上担任英语课代表的芦茜 , 学习成绩非常优异 。 她认为 , 看短视频是她放松的一种方式 , 也是为了和同学们交流时有共同话题 。
“同学们下课聊天时 , 经常会讨论最近短视频平台上什么内容比较火 , 哪个主播做了什么 。 如果不看短视频 , 和同学们聊天时就难以找到共同话题 。 况且 , 学习之余看看这些也挺有意思的 。 ”芦茜说 , “其他同学是否使用过青少年模式 , 我并不了解 。 ”
对于青少年模式的一些设置 , 芦茜认为可以更灵活一些 。 “比如每天限制的时间是一定的 , 但是周六日和周一到周五限制的时间长短可以不一样 , 寒暑假和平时上学的时候也可以不一样 , 不必都采用一个标准 。 ”
“青少年模式的某些功能限制比较多 。 我马上就17岁了 , 还有的人可能才十一二岁 , 在管理上可以区别对待 。 ”姜晓华说 。
多管齐下全面监管
数据共享堵塞漏洞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称 , 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沉迷网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 国家网信办积极推进网络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 , 旨在引导互联网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 同时也需要学校、家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 教育引导青少年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 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参与青少年网络保护的良好氛围 。
《法制日报》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 , 有些家长并不太了解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 , 也不知道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对孩子的账号进行监管 。 还有个别年龄偏小的青少年 , 因为没有自己的手机 , 用家长的手机账号浏览短视频平台 。
“我父母现在也不清楚青少年模式的具体情况 。 他们平时看电视比较多 , 基本不会看短视频 。 平时我自己玩手机的时候 , 我妈总会叫我别玩或者少玩手机 , 并不太了解我在手机上玩什么 。 ”芦茜说 。
家住河北省邯郸市、今年39岁的蒋先生说 , 他今年11岁的女儿是一个短视频爱好者 。 “平时我一下班回家 , 她就把我手机拿过去开始看短视频 , 我自己平时没事也会看会短视频 , 对于青少年模式 , 还不是太了解 。 ”
“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本来相对较弱 , 因此 , 有些青少年可能会对青少年模式产生抵触情绪 , 或者不会完全按照这种模式来使用短视频平台 。 从目前情况来看 , 短视频平台一般设定的是自选 , 不是说一登录短视频平台就必定进入青少年模式 。 在有选项的情况下 , 有的青少年可能会倾向于绕开这种模式 。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王四新说 。
王四新认为 , 短视频平台需要设定相应的操作流程或者监督机制 , 让家长或其他第三方能实施有效监督 , 不断提高青少年模式的使用率 。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丹林认为 , “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有自己的移动终端 。 如果完全依靠青少年观看短视频时的自觉性 , 有些人可能不会给自己设置成青少年模式 。 另外 , 有的家长可能也不会想到去设置青少年模式 , 对于孩子所拥有的移动终端 , 也不能够做到随时监管 , 甚至有的家长知道的还没有孩子多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