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马配不配 马和马配不配( 九 )

  
美国航母的航空弹药库也在类似的位置 , 但是美国人宁可通过机库中转这样不安全的方式也要选择大机库 。(这与美国出于核战需要全封闭舰体的思路也有一定的关系) 。例如“尼米兹”级 , 其中部弹药装配区本身是由舰员食堂兼任的 , 在训练和战时转换 , 不仅在使用时影响员工用餐 , 而且在有限的空间内要摆放4~ 5个装配工作台 , 运输通道只能临时设置 。作业人员要将主弹体和弹药组件从下层弹药升降机平台运出 , 再分发给各装配台 。装配完成后 , 作业人员则要将弹药装车 , 运至上层弹药升降机等待区 。  
涉及到多个装配台的作业 , 弹药运输要并行 , 不同的运输环节也会有交叉 , 这就引起了装配区的作业冲突 。临时通道会堆积部分待装配或装配好的弹药 , 不仅降低了效率 , 同时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由此也看出美苏两国的设计人员对作战思路、方式和空间与安全的取舍是有差异的 。而这种差异 , 由于目前美国一极独大掩盖了其自身设计上的缺陷 , 也导致一些人忽略前苏联的设计思路 , 盲目贬低苏联时期设计航母的结构方式 。  
升降机上的歼-15舰载机  
显然美国也意识到这种弹药贮运是航母上的劳动密集型作业 , 人力需求较大 。以“尼米兹”级航母来说 , 武器部门负责弹药贮运作业的舰员共有 350人 , 弹药贮运作业的舰员规模与作战部门的人员相当 。人力需求大 ,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弹药贮运作业环节步骤较多 , 需要跨越舰上多层甲板 , 在多个工作区域联合作业 , 动用各类型起重、运输设备上千件 。因此 , 舰上武器部门要设置上百个战位协同配合 , 才能完成保障作业任务 。当然这也和美国的弹药种类多、任务的多样性有关系 。所以 , 未来的美国航母在弹药贮运过程中大量应用自动化设备 , 可以减少人力需求 , 同时进一步提高作业能力和输送速率 , 提升弹药在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 以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  
机库的宽度与舰宽的关系和航母吨位大小、舰的总体布局对机库宽度的限制性要求等因素有关 。考察现役航母的尺寸 , 美国航母无论吨位还是机库大小 , 都在世界前列 。其中在机库的宽度上 , 前苏联设计的宽度是远低于其他国家水平的 。  
通常大型航母机库宽度都不延伸到两舷 , 在机库侧壁与舰舷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 , 供布置舰船纵向通道 。笔者在上文也讨论了美国和前苏联对于机库侧舷防护思路是不同的 。在舰宽和机库宽度比上 , 如果向美国设计航母机库的思路靠拢 , 简化机库侧壁的结构 , 通过工艺和设计上的改进 , 使之符合航母强度结构 。如果在“库兹涅佐夫”级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 舰宽略微增长 , 达到39米左右 , 在此基础上 , 机库向两侧各延伸2.5米的空间(改成美国航母的单层侧舷壁) , 机库的宽度设计是可以达到31~32米的 。  
飞行甲板的影响  
对于滑跃起飞 , 甲板形状的主要特征参数是:平甲板段长度与上翘段甲板长度、出口角及末端形状 。设计斜板跑道时 , 应在飞机结构强度(尤其是起落架载荷限制)允许范围内 , 较大程度的提高起飞性能 。舰载飞机滑离斜板末端的最初阶段的航迹特性关系到起飞安全性 , 安全性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航迹下沉量 。斜板末端出射角越大 , 则航迹下沉量越小 , 航迹最低点越高 。出口角是 10 °、1 4 °时 , 飞机离舰后最大俯仰角达到 28 °;出口角是12 °的飞机 , 离舰后最大俯仰角只有17 ° , 但此时飞机较容易控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