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累整体业绩表现,比亚迪的手机代工生意不好做( 四 )


销量是资本市场衡量一家车企是否值钱的关键因素 , 今年比亚迪较好的销售数据 , 也让股价创下历史新高 , 其市值还超过了奔驰 。 据未来汽车日报道 , 今年8月 , 比亚迪总市值首次突破9000亿元大关 。
截止发稿 , 比亚迪A股股价达302元 , 总市值达8640.65亿元;另一边 , 港股股价达287.2港元(236.3元) , 港股总市值达8217.2亿港元(6760.9亿元) 。
更重要的是 , 在新能源赛场中 , 比亚迪能脱颖而出的另一因素在于自身的电池业务 。
目前 , 比亚迪已经成为电池领域的头部企业 。 早在1995年成立时 , 比亚迪便是个做电池生意的企业 。 到2000年左右 , 比亚迪的电池产量就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 尤其是镍镉电池 , 产量全球第二 , 行业第一 。
一直以来 , 比亚迪在电池方面的研发和布局的动作没有断过 。 去年 , 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问世 , 搭载了其王牌车型比亚迪·汉而量产 。 “刀片电池”通过了极端的针刺试验 , 在安全性能方面超过时下最热门的三元锂电池 , 成为比亚迪电池领域新的尝试 。

拖累整体业绩表现,比亚迪的手机代工生意不好做

文章图片
图7/9
比亚迪刀片电池 , 图源比亚迪人公众号
近期更有市场传闻称 , 特斯拉或已经与比亚迪敲定了体量高达10GWh的电池采购协议 , 产量足以每年装备20万块5kWh电池 。 如若属实 ,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或将成为安装在Model Y上的首款磷酸铁锂电池 。 此前 , 比亚迪还在美国宾州建造了一座LFP电池工厂 , 主要为其自有品牌的电动巴士车提供电池 。
而在电池产业涉及的上下游产业链中 , 比亚迪都有过布局 。 以光伏储能为例 , 比亚迪拥有硅片加工 , 电池片、光伏系统等全产业链布局 。
另一方面 , 从电池的装车量上看 , 比亚迪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披露的数据 , 比亚迪在8月份的装车量为2.4GWh , 市占率为19.1% 。 2021年1-8月累计装机总量约为18.1GWh 。
但比亚迪的市占率与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相比 , 仍存在较大差距 。 SNE Research数据显示 , 今年1-8月宁德时代的电池装机量达49.1GWh , 市占达到30.3% 。 可以看出 , 即便比亚迪在电池上的成绩很亮眼 , 不过在坐拥万亿市值的电池老大宁德时代面前 , 比亚迪的电池业务难免逊色一些 。
更不容忽视的是 , 电池原材料涨价直指比亚迪生产电池的成本上涨 。
近日 , 一份比亚迪电池“抬价20%”的官方信函近日在市场上流传 。 其中提到 , 由于市场变化、叠加限电限产影响 , 今年锂电池正极原材料LiCoO2价格涨幅超过200% , 电解液价格涨幅超150% , 负极材料供应持续紧张 。
对此 , 比亚迪表示正在内部核实消息准确性 。 但据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 , 受原材料涨价影响 , 电芯和电池系统的理论成本上涨幅度均超过30% , 上游原材料涨价潮主要由电池厂商自己硬扛 。
与此同时 , 在此次公布的财报中表明 , 比亚迪应付款为266亿元 , 同比增长了186.72% 。 财报显示 , 这主要是动力电池业务增加所致 。 这也就意味着 , 作为电池主要厂商的比亚迪 , 势必会就此增加电池的生产成本 。
除了电池原材料上涨外 , “芯片荒”也已经从手机领域蔓延到新能源汽车领域 , 成为困扰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棘手问题 。 浙商证券发布的研报称 , 10月26日发布研报称:“受缺芯影响 , 9月乘用车终端零售同比下降13.68% 。 ”
幸运的是 , 得益于在产业上下游布局多年 ,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还没有出现无芯可用的情况 。 据连线出行了解 , 比亚迪半导体的主业为车用IGBT芯片与模块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 而IGBT作为汽车内部的第一大半导体零部件 , 扮演着“中枢神经”的角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