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少读者杂信,要求介绍古代书信方面的知识,湖北武昌李绥金同志说,在阅读古籍以及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一些书信的开头和结尾有“台鉴”、“函丈”、“左右”和“肃此”、“道安”之类的字眼,但不解其意,希望能够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为此,我们特请刘叶秋同志撰写了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
一
现在大家把“书信”当作一个复合词来用,而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信”指使者,即传达信仆之人 。汉乐府《古诗为船冲卿妻作》刘兰芝请母亲埘绝县令派米的媒人:“自可断米信,徐徐更谓之 。”来信,就是来说媒的使者 。《三国志 。魏书?武帝纪》建安十六年:“(马)超等屯消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 。”这里的“信”,亦指使者 。“信”的这一意义,常见于汉魏六朝的文献,不能误解为后起义的“书信” 。但在《晋书?陆机传》内,“书”和“信”已经结合成词,店人诗亦多见“书信”,而且有了单单以“信”指函札信件的川法 。如王昌龄《寄穆侍御出幽州》:“典逆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贾岛《寄韩潮州愈》:“隔岭篇章球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元稹《酬乐天叹穷愁见寄》:“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闻”;俱以“书信”连言 。如果认为此三诗中之“信”仍指送“书”之人,那么下而这首诗卫的“信”却无须丑疑其为“书”的同义语 。元稹《书乐天纸》:“金銮殿里书残纸,乞与荆州元判司 。不忍拈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 。”京信加封,显然指物,意思非常明确 。可见“信”的函札之义虽系后起,并不很晚 。而以“书”指信件的古义,一直沿用至今 。写“惠书奉悉”,作为“收到来信”的文言,是常见的 。
《昭明文选》分“上书”与“书”为两类 。“上书”如豢李斯的《上桊始垒书》(即《谏逐客书》)、汉邹阳的《上书吴王》,枚叔(乘)的《奏书倍谏吴王湃》等等,为向帝王陈述意见的文字,俱以“臣闻”开头,届于奏议的一种 。“书” 如汉司马子长(迁)的《报征少卿书》、杨子幼(恽)的《报孙会宗书》、三国魏嵇叔夜(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梁丘希范(迟)的《与陈伯之书》等等,为私人往来的函札,即今天所说的“书信” 。
古时与“书”相近的文体,还有“启”和“牋”(字亦作“笺”),均为奏记一类,略同“上书”和“表” 。但不限于对君,亦行于上官蜉长及删友之问 。《文心雕龙?奏启》云:“高宗云:‘启乃心,沃朕心’,取其义也 。孝景讳启,故两汉无称 。至魏困笺记,如云启闻,奏事之末,或谨密启 。自晋来盛启,用兼袭奏 。陈政言粤,既癸之异条;让爵谢恩,亦袭之则干 。”这段话把“启”的取义和作用说褂很清楚 。因为汉景帝名刘启,所以两汉避讳,不用“启”称,魏晋时才盛行 。如梁任彦升(昉)的《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开头称‘‘臣彬启”,对君谢恩;《上萧太傅辞夺礼启》,开头称“昉启”,对上辞官;可见“启”旧一般用处 。“昉启”之“启”为陈述的意思 。《晋书?山涛传》诩“游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求’” 。启事,电就是“启” 。唐韩愈亦;有《为分司郎亩上郑尚书相公启》、《为河南令上留守郑相公启》,沿用此怵,以示恭敬,实际与“书”的叙事议沦并无明显的笠异 。故后世多以“书启”连言,不再区分 。
“牋”枉魏晋南北朝,主要为臣下对后妃及太子渚王陈述之用 。如三国魏杨德祖(修)的《答临淄侯牋》、陈孔璋(琳)的《答东阿王牋》,晋阮嗣宗(籍)的《为郑冲劝晋王牋》,南齐谢玄晖(眺)旧《拜巾军记室辞隋王牋》等,除开头结尾称:“死罪,死罪”外,措辞与书”、“启”也没有什么不同 。名瑞称体制之繁琐,主要是封建等级观念所造成 。
- 手机图片webp格式怎么转换成jpg格式 jpg格式图片怎么弄手机怎么弄
- 如何把excel保存为pdf格式 excel转换成pdf格式不在一页
- cad图纸怎样转换成pdf格式 cad图纸转换pdf怎么转换成黑白
- word转换为pdf格式 excel变成word文档很多箭头
- ceb文件转换成pdf在线,pdf转换成cad格式后标注尺寸改变
- 怎么格式化启动盘 如何格式化U盘启动盘
- 硬盘分区打不开提示格式化 u盘启动盘格式化分区失败是怎么回事
- 电脑如何播放flv格式视频播放 flv用什么播放器打开 手机
- md文件如何用手机打开 md格式的文件手机怎么打开
- 图片格式转化word文档 图片如何转变为word文档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