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不等于 Linux,六问操作系统新时代!( 四 )


「操作系统技术本身不难 , 难的是生态」 , 是谬论还是事实?
谭郁松:在行业里 , 时常有人提及操作系统很难、技术很重要 , 但也有人说操作系统技术本身不难 , 难的是生态 , 对于这样的观点 , 大家有什么样的看法?
佘开锐:其实我认为 技术和生态都挺难 , 但是从技术层面来看 , 再难我们也总能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案 。
以字节跳动内部为例 , 因为我们的服务器操作基于 Linux 生态 , 但 Linux 生态其实很复杂 , 不过业界针对同一问题有很多不同的实现路径 , 但是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的如何去实现优化 。 不同的实践路径对最终生态的融入 , 以及我们对生态的贡献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效果 。 在我们的理解中 , 坚持自己的初心 , 哪怕再难的一条路径我们也会坚持去做 。 因此最初从某个项目的立项到开发过程中 , 我们首先从内部客户的需求 , 到这个需求实现 , 花费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可以将成果展现出来 。 最终我们将这项成果推到 Linux 上游的社区时 , 就单纯地发补丁共计发了 23 个版本 , 且整个过程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 。 另外 , 通过社区去接受我们的方案花了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
整个过程中 , 坚持是件很难的事情 。 我们最开始的初心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需求 , 同时也了解很多行业存在共性需求 , 因此我们希望所做的事情能够被大家所接受 , 也能够共同参与 , 将后来的生态一起做起来 。
许迎春:我觉得 没有技术肯定是不可能有生态 , 但有技术不一定能把生态做起来 。 现在生态发展比较好的主要有几个方面:

  • 一个是好的终端产品 。 比如苹果公司 , 起初它并没有生态 , 但是它的产品比较好 , 后续拉动了整个生态 。 因为做生态主要是需要程序员、开发者的支持 , 如果你拥有足够的最终用户 , 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
  • 二是好的技术平台 。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产品 , 下一步就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技术平台 , 同时去开源 。 如半开源的 Android 平台 , 通过开源 , 能够让别人接纳包括从底层的芯片生态到上层的应用生态 , 通过互动的方式来拉动生态 。
熊伟:对于生态如何构建 , 首先所谓生态一定是一个产业链 , 覆盖前端、中端、后端 , 是互通的 。 对于华为而言 , 不可能所有东西都覆盖 , 所以我们一定是与企业进行联动 , 在产业链生态形成的时候 , 大家都能在这个产业链上获取比较好的效益 , 这是真正核心的诉求 。 以 OpenEuler 为例 , 从我们构想来讲很简单 , 我们期望各个资源放在一起 , 针对不同场景能够使得大家的工作量减少 , 各个厂商发挥他们的优势 , 或者在相关的产业领域获得它的优势 。
这可从生态上可以概括为两点:
  • 第一点 , 首先在生态上让所有厂商都受益 , 这个链条成立了生态才可能有基础 。
  • 第二点 , 技术上还是得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 这样才能有客户 , 当有了一定的客户群才能讲生态 。
潘爱民:我认为做操作系统的公司有两类 ,一类是解决自用的问题 。 另一类是打造生态 。 这两类其实是有一定的冲突 , 因为如果要打造生态 , 然后又要自用 , 往往有可能别人就不愿意用 。
如果是自用 , 它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 , 要用得更好 , 要用到极致 。 然后就对人才有需求 , 我认为操作系统最缺的、最核心的两类人才:架构师和系统程序员 。 我们国家程序员数量很大 , 但多数都是应用程序员 , 我认为我们底层操作系统不够强造成了我们对应用的需求就更大 。 实际上有可能不需要这么多应用人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