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不等于 Linux,六问操作系统新时代!( 五 )


如果是做生态 , 我们基本上都没有成功经验 , 做生态不是一个纯基础 , 也不是一个纯商业 , 也不是纯开源 。 我认为 Android 与很多生态伙伴签的一些条款都是极其讲究的 , 以至于这十年来 , 在我们有那么多的公司同时 , 很多想要逃离 Android 生态的企业无法走出来 。 所以很多公司需要定位好操作系统究竟是要解决自用还是要解决开放生态问题 。 我拿理想来举例子 , 如果理想想做一个自用 , 那它就是需要人才 , 要解决自己场景里面各种定义好的功能并做到极致 , 做到有竞争力 , 但是这时候再找别人用 , 别人不敢用 , 这个是有冲突的 。
操作系统的生态如何建?人才谁来培养?
谭郁松:的确 , 像我和陈渝老师都是院校系的 , 从自身来看 , 我们团队衍生出麒麟操作系统 , 但是现在的学生更喜欢 AI , 那么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投入操作系统的学习?
陈渝:从个人体会来说 , 十年前 , 我认为不仅仅是清华 , 整个国内的高校对系统软件人才的培养是不足的 。 近五年以来 , 我清晰地感知到我们在进步 。
其次 , 对于学校而言 , 学生的选择非常多 , 以清华大学为例 , 很多学生会选择一些非常有挑战、创新 , 或者非常火热的领域 , 如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方向 。 但这并不意味所有学生都会选择这个方向 , 我们的目标旨在让所有人都能够具备一定系统思维和系统能力 。 再者也会尽量去挖掘对操作系统感兴趣的学生 , 希望能够引导他们 , 可以在本科阶段就让学生参与科研 。 第二在本科阶段就直接和企业合作 , 做一些跟企业与学术结合的事情 。
除了以上 , 从今年开始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大学生的操作系统比赛 , 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同学对系统软件感兴趣 。 同时通过这种比赛能够把学校和企业结合在一起 , 能够通过企业的帮助 , 我们对前沿的技术了解可能多一些 , 企业能够推动学生更好的对系统软件、OS 感兴趣 。
韩辉:人才没有必要太限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 多去尝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 对未来的创新创造非常有帮助 。 因为创新可能会与行业、交叉领域 , 甚至以前和计算机很难搭边的领域也能产生了火花 , 或是一些新的想法 , 亦或是一个操作系统 。 倘若只是站在计算机这个领域来想创新 , 太过狭窄 , 因为当前不管在工业、自动驾驶等领域 , 也许都有我们还未知的东西 , IT 技术需要与传统的行业进行融合 , 这也需要技术人才必须深刻地理解这个行业 , 理解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 以及理解 IT 的优势所在 。
如果在培养人才方面或院系教学方面 , 只是将自己的围墙筑得很高 , 反复强调某些该学某些不该学 , 可能最终就会导致知识体系僵化 , 我们需要的不是原始创新 , 而是组合创新 , 形成更大的优势 , 这也需要一专多能 , 即本专业能力强是基础 , 也要将眼光放得更宽去了解更多 。
熊伟:学生应该知道当我们想做什么东西的时候 , 能找到什么样的工具 , 有什么样的方法 , 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 , 已经很不错 。
「write once , run anywhere」 , 能否在广泛的操作系统领域实现?
谭郁松:在应用的领域 , 所有的程序员都有一个很朴素或者称之为“乌托邦”的一个设想 , 即「write once,run anywhere」 。 如果想要实现这样的愿景 , 针对不同场景下是否有这种可能性 , 或者说整个操作系统发展的中间形态是什么?
潘爱民:这个问题特别好 , 因为我觉得从我们早期做操作系统大多数都是从底层做起 , 但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平衡共性和个性化 。从软件工程来讲 , 一次编写就能够到处使用 , 是一个理想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