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不等于 Linux,六问操作系统新时代!

整理 | 屠敏
出品 | CSDN(ID:CSDNnews)
「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 」操作系统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言 , 这在PC、移动互联网时代便是如此 , 在当下随着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场景的出现 , 操作系统成为底层计算力实现的支撑时更是如此 。
去年 , 当我们探寻国产操作系统生存之路与发展之道时 , 来自鸿蒙、麒麟、阿里、指令集、飞漫、RT-Thread、OpenEuler、翼辉、Deepin 九大操作系统代表们齐聚一堂 , 在思辨中总结过去、挑战现在、展望未来 。对于过去国产操作系统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九大掌门人一致认为 , 1980 年到 2000 年期间 , 业界更多的是将操作系统当作一种纯科研项目来看待与理解 , 从而导致基础软件行业缺失了近 20 年可以通过贩卖挣钱的商业化机会 。 毋庸置疑 , 仅是科研项目并不足以支撑整个产业、教育的向前演进 , 那么 , 如今在更多操作系统应用场景不断涌现的浪潮下 , 我们究竟该怎么做?
在 2021 长沙·中国 1024 程序员节的技术英雄会上 , 在 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陈渝和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国产基础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谭郁松的主持下 ,理想汽车副总裁、算力与 OS 部门总负责人 许迎春 ,指令集创始人兼 CEO 潘爱民 ,翼辉信息董事长、SylixOS 嵌入式操作系统创始人 韩辉 ,OpenEuler 总架构师、OpenEuler 社区技术委员会委员 熊伟 ,百度主任架构师 王柏生 ,字节跳动操作系统团队负责人 佘开锐六位专家围绕汽车、智慧楼宇、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操作系统构建 , 展开一场线上线下的联动对话 , 六问操作系统新时代 。
操作系统不等于 Linux,六问操作系统新时代!
文章图片

以下为对话全文:
操作系统新时代 , 新在哪里?
陈渝:通过去年的对话 , 我们熟知 , 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 , 国内早期操作系统的研究大量地集中在科研领域 , 对产业重视不够 , 使得操作系统丧失了一些发展机会 。 现在 , 我们看到除了操作系统研究外 , 还有新的技术领域出现 , 那么这些新的领域将会对操作系统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熊伟:正如陈渝老师所说 , 过去 20 年间 , 操作系统在国内讨论虽然较多 , 但实际上产业链并没有建立起来 。 其中 , 这个产业链除了自身链条不完善外 , 商业上的牵引也比较少 。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 , 我认为操作系统最重大的变化在于 商业上 。 时下 , 操作系统从业务到操作、到硬件 , 国内开始逐渐呈现完整的产业链 。 通过该产业链 , 整个商业逻辑也开始建立 。在变化牵引下 , 站在行业角度来看 , 业界对操作系统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 , 此前很多人会认为操作系统等于 Linux , 继而在 Linux 内核中实现一些驱动或小部件后 , 就自以为对操作系统有了足够了解 , 并可以由此形成商业逻辑 。
实际上经过多年的发展 , 大家慢慢了解到操作系统是一个平台性的系统 。 该平台系统有一个作用 , 即在它的基础之上可以再进行商业变现 。 正因此 , 操作系统也从过去相对狭窄的定义 , 现在变得丰富 , 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
潘爱民:我认为操作系统从概念上或者从定义上 , 其实是在不断地升级 。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 , 在 10 年前 , 很多人争论 Android 不是一个操作系统 , 因为 Android 是基于 Linux 内核的 , 而 Android 只是在 Linux 上面做了很多中间件的整合 , 但是很快这些质疑声就消失不见 了 , 这也是业界开始认可操作系统的开端 。
从纯技术的角度而言 , 操作系统的定义其实是从下往上的 。 十年后的今天 , 我认为现在整个计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以前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物理的设备如 CPU、GPU 等 , 时下很多环境已经变成了一些场景 , 包括汽车、机器人 , 以及各种物联网场景 ,因为操作系统底下就是一个计算环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