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上云:凭什么安全?

网络世界不断诞生、跳动的数据字节们
他们随着业务游走虚拟世界
在应用间穿梭
复杂环境里
数据安全 应处于
精细设计的系统中
数据的一生
应当被这样保护
数据上云:凭什么安全?
文章图片

一、云的物理机房
数据的「金钟罩、铁布衫」
云对数据的保护 , 从这里就开始了 。
我们来看下 , 阿里云堪称“森严”的物理防护:
物理中心:
作为“基建狂魔”的阿里云 , 在全球24个地域开通了78个可用区 , 为遍布全球的数据提供多个灵活可掌控的“容身之所”;
安防设备:
从物理中心的选址、内部分区划分 , 到火灾报警系统的防误报功能 , 再到覆盖人员、车辆、仪器、运维管控等等 , 执行全球最高级别的物理安防制度;
内部管控:
通过分类分级管控、工单驱动授权、行为数据化分析等建立了内部管控体系 , 严控内外部任何可能发生的威胁;
维护保障:
定期进行维护检查 , 对物理设施、云服务平台进行定期更新 , 【永不宕机】不是一句口号 。
(图:阿里云数据中心安防体系)
二、云平台
收敛数据风险
#01
什么叫安全融入基础设施?
不喊口号 , 从数据保护维度看一下是怎么实现的 。
如果说物理机房为云上数据打好了坚硬的地基 , 那由虚拟化的存储、网络、计算等共同构建的云平台 , 则是为数据提供居住、传输、计算的场所 。
存储:
主流的存储类型(例如OSS、文件存储、表格存储等)和数据库服务 , 阿里云均支持落盘加密 , 在数据写入的一刻 , 即保护其安全;
网络:
阿里云全球部署的3000余个POP节点 , 在每个节点中都融入了诸如IP隔离、DNS防护、单节点60000QPS能力以抵御DDoS攻击 , 此外还有单独的SCDN能力 , 提供加密网络传输 , 交织起一张安全的防护网络;
计算:
虚拟化ECS实例 , 既要 保证其本身的高可用 , 也要 具备从底层透穿而上的可信环境 , 让数据在此环境中可以安全地流动 , 并创造价值 。 阿里云在可信环境上 , 基于TPM\VTPM技术 , 构建了基于芯片的云平台可信链 , 形成“ 一级加载一级 , 一级检查一级”的逻辑链条 , 为云上数据提供安全可信的处理环境 。 在机密计算侧 , 通过虚拟化Enclave技术 , 在ECS实例内部创建可信隔离空间 , 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 让数据能够高效流动起来 , 从而产生价值 。
数据上云:凭什么安全?
文章图片

(图:阿里云全链路可信环境)
#02
容灾备份:数据的“兜底”保障
孤品 , 应该如何保护?
备份 , 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
数据 , 道理也是共通的 。 数据的备份容灾 , 可以很好地帮其避免丢失、勒索的命运 , 是安全的“兜底”保障 。 而云 , 随用随取的海量弹性资源 , 简单易用的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大数据服务 , 让它成为了 天然的备份容灾中心 。
勒索顽疾 , 迎刃而解
勒索软件正在成为数据的头号威胁 , 报告显示 , 以数据加密为主要攻击手段的勒索软件在2021上半年比去年同期 平均增长了93% , 受害者在2020年所支付的赎金比2019年 增长了171% 。
阿里云上 , 「无处不在」的数据备份让勒索病毒无用武之地 。
块存储、文件存储、对象存储、数据库、HBR等等等等 , 都设计了冗余数据存储机制 , 可默认/手动开启的多副本冗余存储 , 例如 , OSS存储即采用多可用区(AZ)机制 , 将客户的数据分散存放在同一地域(Region)的3个可用区内 。 当某个区不可用时 , 仍然能够保障数据的正常访问 , 极大降低数据丢失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