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公司“造车大迁徙”( 四 )
2014年至2016年 , 数十个创业团队试图借着电驱动技术的“东风” , 进入过去技术门槛极高的汽车行业 。 而经过数年竞争存活下来的公司 , 不仅为第二拨新同行提供了一套创业范式 , 更提供了经过优胜劣汰和考验的人才库 。
除了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人员 , 目前新进入汽车行业的公司 , 最青睐的就是蔚来、理想、小鹏的员工 , 尤其是那些“同时理解汽车工业和互联网思维的人”——除了有成功经验 , 这些人还有一个更切实的优势:能够适应创业公司的工作节奏 。
在第一拨造车创业潮中 , 有很多传统汽车公司的人才 , 在进入创业公司一段时间后 , 又主动回到了老东家 。 抛开有的创业项目失败 , 更多的是因为不习惯创业公司的工作节奏和思维方式 。 “工作方式的惯性 , 影响力是很大的 , 无论对错 , 有的人就是能适应 , 有的人就是不能 。 ”张三杰说 。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 , 核心就是要摆脱传统汽车公司的套路 , 从用户角度重新定义汽车 。 这就意味着 , 他们不能循规蹈矩 , 但同时 , 又要能与传统汽车制造和供应链的人打交道 , 因为这仍然是造车的基础 。 能融合两种工作方式的人 , 是各个部门最需要的角色 。
这些人当然也有出身自传统汽车公司的 , 但更多来自汽车行业外 。 这也是第一拨造车创业公司给手机公司们积累下的重要经验 , 即在业外寻找人才 。 具体而言 , 新一拨造车公司青睐在用户体验、营销、服务等领域寻找人才 , 比如苹果、宜家等公司 , 或是奢侈品、酒店等行业 。 而传统汽车公司的营销和销售人才 , 几乎不被考虑 。
“这个过程早年蔚来等公司都经历过 , 也是通过面试和实际工作 , 逐步碰撞出来的 。 它们当时也招过许多传统汽车行业的人 , 后来才发现哪些品牌与自己更相关 。 ”张三杰说 。
而在制造、供应链等更传统的领域 , 目前中国可能是全球人才储备最丰富、最完整的市场之一 。 如果想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汽车工厂 , 经验丰富的团队很容易找 , 并且他们已经能驾驭智能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在制造上的不同——这都是手机公司的后发优势 。
要知道 , 角马是东非动物大迁徙的主力 , 但它并不是最先开始迁徙的 。 斑马才是先头部队 , 它们能感知风险 , 寻找合适的路线 。 而角马跟随其后 , 会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存概率 。
然而 , 再大规模的群落 , 在漫长的迁徙中也会有许多成员坚持不下去 。
造车也是如此 , 即便已经有了相似的行业背景、充足许多的资源 , 造车仍然是一件失败概率远高于成功概率的事情 , 更何况如今强敌环伺 。
不论是OPPO还是小米 , 都有不愿公开姓名和职位的员工向《第一财经》YiMagazine透露 , 公司内部对于造车这件事 , 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心怀犹豫 。 苹果对造车的犹豫更是摆在了台面上 , 且绵延了数年 。
但是 , 一旦决定 , 就必须从一开始就加快速度 , 全力投入——成群的“角马”已经集结 , 蓄势待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