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古人是如何过冬的?( 二 )





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古人是如何过冬的?

文章插图

3、
贫富有差别,冬衣大不同
裘衣
达官贵人穿“裘衣”来抵御严寒,其中狐裘和貂裘最为珍贵。其实,裘并不是古代贵族的专利,它根据材质的不同贫富皆宜,算是古代最常见的冬服。有钱人家穿狐、貂、貉、豹所制的裘衣,轻薄保暖。普通人家取暖就只能选择鹿裘、羊裘、狗裘。



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古人是如何过冬的?

文章插图

布衣
除了裘衣,一般老百姓还用丝麻作为制作被褥、冬服的主要原料。用丝麻制成的冬服称为“袍”、“茧”。家里贫苦的农户冬天则会穿“布衣”或“褐”,其中褐是用兽毛或粗麻等编织而成的一种粗服,类似麻袋片。



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古人是如何过冬的?

文章插图

纸衣
唐宋时期,人们用较厚而坚的楮皮纸缝制纸衣,也称“纸裘”。其质地坚韧,揉皱之后耐穿,可以抵挡风寒,最主要的是价格便宜,所以称为贫民士子出门首选之物。
据考证,这种纸应该比较像是“无纺布”,它们都是纤维做成的薄片,未经经纬线的织造。还可以制成“纸被”“纸帐”。陆游为感谢好友朱熹纸被相赠曾作诗:“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于绵”。而纸帐,则是文人雅士喜欢的床具,印着梅花,所以又叫“梅帐”,既御寒,又风雅。



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古人是如何过冬的?

文章插图

4、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吃火锅
虽然古人有这么多方式来抵御严寒,但如果论及冬天做什么最能暖和身子,当然是吃火锅了!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有火锅了,但用的不是锅,而是鼎,准确的叫法应该是“火鼎”。
宋代,人们开始用火锅涮肉吃了,但涮的不是牛羊肉,而是兔肉。
真正奠定今天涮肉火锅基础的是蒙古族人。蒙古族人好吃羊肉,但在外行军打仗时,炖羊肉很麻烦,因此他们就将羊肉薄切,在沸水里涮一下即熟。随着蒙古族人征服中原,这种火锅也传入了内地。热气腾腾的涮肉火锅,在北方更受欢迎,因为它不光好吃,还能取暖。



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古人是如何过冬的?

文章插图

喝酒
饮酒可以让身体发热,是古人取暖的方式之一。来一个小火炉,围炉煮酒作诗,也是诗人的最爱: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方回《永乐沽酒》
这样的意境很美,但是现代科学证明喝酒御寒并不可取,因为喝酒发热只是暂时的,在酒精的刺激下,体内的热量反而被消耗得更多,越喝越冷,所以冬季喝酒,小酌怡情即可。



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古人是如何过冬的?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