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广证恒生提出 , 企业资源也可作为衡量自动驾驶企业的重要指标 , 包括累计融资额、股东背景、技术团队资源、地方政府合作资源以及商业合作资源等 。
Momenta的最大股东方为上汽集团 , 是拥有最多车企和供应商背书的自动驾驶公司(上汽、通用、丰田、博世、戴姆勒) , 截至2021年11月 , 累计融资金额达到12亿美元 , 估值情况未披露 。
“公司在一级市场一向很受欢迎 , 在融资上的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 即使是在这个大的市场背景下 , 我们还是融了很多钱 。 上汽、通用、丰田、博世、戴姆勒都参与融资 , 财务投资者里面 , 云锋等有名的基金也参与进来 。 我们更多的是把握好业务的节奏 , 根据节奏去融资 。 ”张鹏对《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要吸引融资 , 只讲“一个飞轮两条腿”的故事显然不够 。 “要去理解客户的核心诉求 , 有的时候先从一个小项目合作 , 再去做一些量产项目 , 这不是单纯讲故事就能建立的关系 , 建立长期信任是一个系统工程 。 比如丰田、通用 , 都是通过项目和实践逐步认可我们的能力 。 ”孙环说 。
技术成为产品的过程中 , 还需要解决很多不为科学家所熟悉的技术以外的问题 。 2019年 , Momenta的自动驾驶产品化初具雏形 , 如何服务客户 , 是管理层急需了解的新课题 。 两个月内开展了六场以客户为中心的专题研讨 , 所有管理层及一线同事都参与到相关的课程开发及案例复盘中来 。
张鹏透露 , Momenta去年开始和多个顶级车企建立深度的前装量产协议 , 今年达成的合作关系更多 , 未来将开发部署适用于全球驾驶环境的自动驾驶技术 。
2024年 , 决战L4级无人驾驶
Momenta在量产自动驾驶领域的成绩无可非议 , 但L4级以上的完全无人驾驶是更大的想象空间所在 。 中金公司测算 , 2030年全球Robotaxi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美元 , 这是自动驾驶公司兵家必争之地 。
【独家|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最大融资落地,凸显研发路线差异】2019年年中 , Momenta开始研发L4级无人驾驶 , 即MSD产品线 , 一年后推出了Robotaxi产品Momenta GO 。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近期透露 , 上汽集团跟Momenta合作的Robotaxi , 今年先在上海、苏州两地开始运营 , 明年7月计划进入深圳 。
按照Momenta的规划 , 到2024年 , 随着Mpliot量产车型带来海量数据回流 , “两条腿”完全打通 , L4级无人驾驶可以规模化落地 。
多位业内人士对《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如何打通L4的技术与L2+/3-的数据 , 存在技术挑战 。
Momenta的解题思路是 , 使用统一的传感器配置、统一的算法接口和数据格式 , 以及统一的软件框架 , 唯一的区别是L4车辆比量产车辆多了一个激光雷达作为安全冗余 。 由此在技术流层面 , MSD的算法可以用在Mpilot;数据流层面 , Mpilot的数据可以被MSD使用 。
“两条腿走路” , 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 , 也面临商业上的挑战 。
不过Robotaxi的商业前景仍有争议 。 今年4月 , 时任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苏箐公开表示:“(华为)打死都不会做Robotaxi , 现阶段做Robotaxi的企业都得完蛋 。 Robotaxi是结果而不是商业目标 , 中国市场打车体验已经很好 , 自动驾驶并不会让这个体验更好 。 ”
丁立俊对《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自动驾驶商业化价值最大且研发效率最快的方式 , 是自动驾驶公司在搭建技术体系时 , 就思考如何用可规模化的方式去实现高效落地 , 而非在有限的城市进行人工化的单点突破 。
2021年 , 业内普遍认为自动驾驶进入商业化的下半场 。 最难的“从0到1”已经实现 , 量产与规模化落地的角逐拉开序幕 , 谁先实现“从1到N” , 具备规模化的能力进行商业示范运营 , 谁才能在下半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