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宅家观影梦,撑不起第二个“极米”( 二 )


投影仪厂商的技术之困
市场潜力驱动下 , 投影仪赛道已有多家企业入局 。 现阶段行业里主要玩家包括极米、坚果、当贝、峰米等头部垂直厂商 , 以及海信、长虹等家电行业巨头 。
此外 , 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主打3C产品的品牌 , 也已入局智能投影仪赛道 。 其中 , 小米推出了米家智能投影产品 , 华为则以其他投影品牌搭载自身旗下海思芯片入局 。
在2021年天猫官方双十一投影仪10大品牌排行榜 , 国内投影仪品牌当贝、极米、坚果分别位列前3名 。 其中 , 极米是消费级投影垂直厂商中 , 跑出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
同时 , 赛道上也聚集了数量不少的初创公司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目前中国有近1.2万家投影仪相关企业 , 2020年以来新增超过1700家;其中 , 68%相关企业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从注册资本来看 , 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46%;从成立时间来看 , 超6成的投影仪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 , 多数为初创公司 。
目前 , 国内投影仪赛道市场头部效应初显 。 据IDC数据 , 2021年上半年 , 中国投影仪市场出货量前五的厂商分别为极米(20%)、爱普生(9%) , 坚果(8%)、明基(3%)、当贝(3%) 。 其中 , 极米以20%的市场份额稳居市场第一 。
但从整体上看 , 市场仍处于成长期 , 市场集中度并不高 , 前五大厂商只占到市场份额的43% 。 极米的市场份额虽然与其他厂商拉开了距离 , 但目前也没有形成绝对优势 。 无论是对头部企业还是对中小型创业公司而言 , 未来都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
更为核心的是 , 技术之困仍是投影仪厂商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
作为消费类电子产品 , 投影仪具有易于量化的比较标准 , 消费者可以通过产品参数对比快速做出购买决定 , 因而 , 产品性能是核心竞争力 。 投影仪的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核心零部件 , 它将决定投影仪的分辨率、亮度、素材等核心衡量指标 , 进而决定产品的价格区间 。
然而目前国内市场消费级投影仪生产、制造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 , 仍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 这对国内投影仪厂商而言 , 无疑是巨大的镣铐 。
具体来看 , 投影仪整机设备的主要技术壁垒在于其光机设计中的光调制环节 ,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光调制方案包括了3LCD方案、LCOS方案和DLP方案 。 其中 , DLP方案为国内消费级投影仪产品的主流技术方案 , 该项技术掌握在美国德州仪器(TI , 以下简称“德州仪器”)公司手中 , 而DLP方案所需的核心器件DMD器件和DLP驱动芯片 , 主要也都是依赖外部采购 。
比如极米2020年财报提到 , 目前公司投影设备产品的核心成像器件DMD , 全部采用德州仪器的产品 。 作为极米第一大供应商 , 德州仪器为极米供应DMD器件及DLP驱动芯片 , 2020年采购额占比达到26.13% 。
极米也承认 , 虽然公司和供应商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 且核心部件光机产品的自主生产能力在逐步增强 , 但仍存在因为原材料价格波动给公司经营发展带来的影响 。
业界观点认为 , 家用投影仪主要用于消费场景 , 大概率不会出现“卡脖子”现象 , 但不排除因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以及新冠疫情影响导致成本价格提升 。 一旦供应商对材料价格进行不利于厂商的调整 , 必然对投影仪厂商的经营情况产生不利影响 。
国内厂商也在加大对投影仪核心技术的自研力度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11月6日 , 国内的投影仪相关企业相关专利申请总量超1.6万件;其中 , 发明专利所占比重最大 , 共有8000多件 , 占比超5成 。
但从已有的上市企业的研发数据来看 , 研发投入较低、核心技术不突出等问题依然显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