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东顺涂料洪恩兰:从“涂料妹”到四代接班人的蜕变( 二 )
洪恩兰提出到自家工厂纯属在家太无聊 , 她就是想到自家工厂看看 。 于是跟母亲提出要到工厂上班 , 起初 , 母亲不同意 , 女儿学的专业不对口 , 派不上用场 , 也没有合适的岗位 , 如果要进工厂只能去一线 。 经不住洪恩兰的再三央求 , 母亲最后同意了 , 但跟她约法三章:“必须和所有员工一样 , 从基层做起 。 ”
自己死皮赖脸提出的请求 , 洪恩兰不敢跟母亲讨价还价 。 进入工厂 , 母亲真的安排她从基层做起 , 和其他员工一道 , 穿上工装 , 跟着小货车去送涂料 。
自己选的路 , 洪恩兰就是咬断牙也得往肚里咽 , 再苦再累都不敢吭声 。 送涂料是个力气活 , 刚开始觉得好玩 , 几趟下来 , 腰酸背疼都直不起来 。 一桶涂料60公斤 , 再怎么累 , 洪恩兰也得咬紧牙关把它抬上货车再卸下 , 把涂料送到客户手上 。 “膘悍的样子”给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没多久 , 不到20岁的洪恩兰就有了“涂料妹”的名号 。
就这样 , 洪恩兰咬着干了一年多 。 不得不承认 , 恋爱的力量有时候确实非常强大 。 恋爱的力量支撑着洪恩兰再苦再累也能动力十足地把送涂料工作坚持到底 , 恋爱的力量还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 。 洪恩兰没有听进母亲的话 , 却被后来成为夫君的男朋友一句话打动了 。 有一天 , 洪恩兰刚从工地送完涂料回来 , 灰头土脸 , 男朋友劝她:“你总不能一辈子送涂料 , 还是去学财务吧?”因为这一句话 , 洪恩兰下定了转行并学习财务的决心 。
1993年 , 洪恩兰到厦门党校参加了财会专业培训 , 结业后又回到工厂 。 母亲是老会计 , 直接负责东顺涂料厂的财务部 , 洪恩兰着跟着母亲实践做账 。 至此 , 洪恩兰从东顺涂料厂的一名送货工 , 变成了财务部的一名财务人员 。
02
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父母从未指望洪恩兰承继家业 。 和当初进厂一样 , 洪恩兰挑起东顺涂料的大梁同样是主动要求的结果 。 所不同的 , 洪恩兰主动挑起大梁 , 是因为东顺涂料内忧外患 。
2001年 , 父亲洪琼彬生病 , 需要动手术 。 洪恩兰结婚后 , 刚有了一个几个月大的儿子 。 洪恩兰记忆犹新 , 抱着孩子到医院探望父亲 , 很快被父亲打发回家 。 医院病菌多 , 几个月大的婴儿抵抗力低 , 父亲担心小外孙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 洪恩兰当然明白父亲的用意 。
谈起双亲 , 洪恩兰脸上挂满自豪 。 或许是高中同学关系 , 父亲洪琼彬和母亲林黎旋两个人一直恩爱有加 , 他们很少吵嘴红脸 , 从来没有隔夜之仇 , 有意见相左 , 找个契机说明一下 , 基本上很快就能平息了事 。
洪琼彬从福州合资厂回到厦门后 , 与太太林黎旋几乎形影不离 。 母亲生性好强 , 但有父亲在的场合 , 母亲就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父亲温厚耿直 , 不会强词夺理 , 处处让着母亲 。 在工作上 , 洪琼彬专注于技术 , 林黎旋则包揽了技术以外的全部事务 , 优势互补 , 称得上珠联璧合 。
长期相濡以沫 ,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 父亲和母亲都已视彼此为左膀右臂 。 父亲的生病让母亲顿觉天塌了一半 。 母亲最了解父亲 , 生病的父亲更离不开母亲 。 一边是 , 母亲对手术的父亲放心不下 , 另一边是工厂又离不开母亲 , 母亲不得不在工厂、家庭和医院三点一线之间来回奔波 。
这一切 , 洪恩兰看在眼里 , 疼在心里 , 却爱莫能助 。 儿子幼小 , 尚离不开妈妈 。 在工厂 , 她一直都是配角 , 只是给父母打打下手 。 此时此刻 , 无论是父亲的工作还是母亲的工作 , 她都顶不上 。
偏偏祸不单行 。 就在一家人因为父亲生病手足无措的时候 , 另一桩事关东顺涂料生死存亡的事情又在这个时候祸起萧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