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东顺涂料洪恩兰:从“涂料妹”到四代接班人的蜕变( 四 )
就在东顺涂料为无醛健康胶水迟迟打不开市场束手无策的时候 , 2002年底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标准从次年3月1日起执行 。
这一新规的出台 , 明确了家装市场合理的甲醛含量标准 。 对中国消费者而言 , 这是一次普及性的环保教育 。 作为中国涂料市场的第一款环保胶水 , 藏在深闺无人识的东顺无醛健康胶水终于因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出台而一举成名天下知 。 凭着这款新品 , 东顺涂料转危为安 。
父亲在接受手术之后 , 恢复良好 。 不过 , 经此一劫 , 父母对企业的未来不得不从长计议了 。
03
尝试接管初露锋芒
洪恩兰就是在东顺涂料的危难之间 , 父母急需帮手的时候 , 自动请膺提出“试着管理工厂”的 。 此时的洪恩兰想法一如既往
而洪恩兰心疼父母 。 父母日渐老迈 , 人到了一定年龄 , 头疼脑热防不胜防 , 父母身边没有更加得力的帮手 。 不过 , 洪恩兰的提议起初并未得到父母的认可 。 他们的想法可以理解 , 女儿只是在财务部跟着她母亲做了几年的账 , 从未实际参与过企业的决策、运营和管理 , 这个时候如何能放心把工厂托付予她?
这个时候的洪恩兰三十岁不到 , 生就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 。 看到父母迟不点头 , 洪恩兰跟父母杠上了 。 在又一次请求中 , 她附加了一个条件:“如果我做得不好 , 自愿认罚20万元 。 我没钱 , 我老公拿得出来 。 ”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 20万元可以在厦门槟榔一带买一套100多平方的三居室 。
洪恩兰果真不行 , 父母未必会让女儿拿钱受罚 , 不过 , 从女儿的眼神中 , 他们看到了态度的认真 。 父母从此次企业危局中 , 也意识到了培养后备管理梯队的重要性 。 看到女儿一次次诚恳的眼神 , 父母心动了 。 但心动归心动 , 此时向女儿交班 , 他们还是万万不敢的 。 女儿虽然进厂多年 , 毕竟一直都坐壁上观 , 管理一家工厂的事可不是闹着玩的 , 事关东顺涂料的前途 。
父母答应女儿的请求 , 其实也只是把她列为接班人选之一来培养 , 为她提供一个可与家族成员同台竞技的机会而已 。 洪恩兰接下来的表现很快让父母喜出望外 , 她为东顺涂料连立了几件大功 。
洪恩兰主动请膺参与管理时 , 东顺涂料只有两个核心产品 , 一个是895涂料 , 另一个是无醛健康胶水 。 895涂料在外资品牌的广告轰炸之下 , 藏在深闺无人识 , 皇帝的女儿也会有愁嫁的时候 , 东顺涂料早期的优势地位已经越来越不明显;无醛健康胶水因为整个市场的环保意识不强 , 了解的人不多 , 若非《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出台 , 销售一直不温不火 。 此前不久的东顺涂料危局 , 也重创了企业 , 历史客户因为高管和核心人员的集体出走 , 被他们挖墙脚挖得七零八落 。
耳濡目染加上耳提面命 , 洪恩兰继承了父母的战略思维和管理理念 , 并在他们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 洪恩兰首先延续父亲技术立企的路线 , 坚持把技术研发摆在第一位 , 继续推动东顺产品的升级换代 。
客户是离产品体验最近的群体 , 工地是检验产品性能的试金石 , 如何改进和创新产品 , 他们最有发言权 。 父母同意让女儿“学着管管”后 , 洪恩兰走出了财务室 , 走出了东顺涂料厂 。 只要能分身 , 她就去找客户套近乎 , 三天两头的跑涂料店 。 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和到市场的实地体验 , 寻找痛点 , 然后根据终端市场的反馈意见 , 主导改进和创新产品 。 这才有了后来东顺涂料一系列超出常规的一个个专利产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