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东顺涂料洪恩兰:从“涂料妹”到四代接班人的蜕变( 五 )


未到而立之年的洪恩兰俨然是个女汉子 , 仍然闯劲十足 , 她尝试着推动东顺涂料打破区域概念 , 走出厦门 。 她背着东顺涂料的样品走南闯北 , 与厦门同为经济特区的深圳 , 以及湖南、江西、浙江、陕西等地 , 都留下过她辛勤而又快乐的足迹 。
在洪恩兰手上 , 初步实现了祖父辈手上未竟的梦想 。 在她的征战下 , 今天的东顺涂料已经在国内10多个省市设立了分销网点 , 重新组建了一支能打胜仗的营销队伍 。 暮然回首 , 洪恩兰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 当年的闯劲多亏年轻气盛 , 换在今天重走一遍“长征路”已经变得不可想象 。
洪恩兰还拓宽了东顺涂料的服务半径 。 只是生产和销售产品 , 东顺涂料的营收来源太过单一 , 不容易把体量做大 。 洪恩兰把东顺涂料提供的服务由产品延伸到了工程 。 服务半径的扩大 , 不仅增加了东顺涂料的营收 , 也提高了服务品质 , 增强了客户粘性 。 通过终端施工的直接参与 , 企业对产品痛点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贴近的体验 , 倒过来可以根据客户需求 , 推进产品的改进与完善 。
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上 , 洪恩兰也有自己的一套打法 。 洪恩兰唯一一次与父亲的争执 , 就与推动企业改革有关 。 在洪恩兰的印象中 , 这也是唯一一次“不听父亲的话” , 因为这次不听话 , 父女闹得不欢而聚 。
起因很简单 , 洪恩兰希望引进先进生产设备 , 逐步实现机器代工 。 2000年后 , “用工荒”席卷大江南北 , 洪恩兰对于东顺涂料尽快推进机器代工已经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 然而 , 父亲却不这么想 , 他认为机器代工是重资产 , 几台设备就要花掉东顺涂料差不多一年下来的利润 , 没必要 。 中国有10多亿人口 , 用工不会成问题 , 引进机器得不偿失 。

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这一次 , 洪恩兰寸步不让 , 她穷尽了所能想到的理由再一次为自己辩护:“机器没脾气 , 不偷懒 , 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 。 ”看到女儿如此坚持 , 父亲想了又想 , 最后做出了让步 。
局势的发展证明了洪恩兰的判断 。 此后 , “用工荒”席卷大江南北 , 趋势变得不可逆转 , 直至今日 , “用工荒”依然成为举国上下难以解决的一道世纪难题 。 机器代工成为国内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 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把更多的投入花在购买机器设备上 。
2017年 , 金砖厦门会晤期间 , 东顺涂料和三棵树、固克一起中标 , 成为厦门城市改造的指定涂料产品 。 因为引入机器代工 , 东顺涂料生产效率提高了不只一倍 。 事后回头去看 , 如果不是早年布下的局 , 以金砖厦门会晤指定产品的使用量 , 东顺涂料仍然采用人力生产 , 即便加班加点 , 也满足不了出货量突然大幅增加的需求 。
洪恩兰上职高时的服装设计在这个时候也派上了用场 。 “走秀”一般用在时装品牌上 , 洪恩兰却是从时装走秀上找到了跨界的灵感 。 她把时装走秀运用在东顺涂料的推广上 。 洪恩兰设计的走秀不同之处 , 主题是东顺涂料的环保产品 , 时装换作了环保道具 , 宣传环保常识 。 这种推广形式 , 不仅让经销商开了眼 , 也引起了竞争对手的注意 。
“走秀”让东顺涂料出尽了风头 , 一些傲慢的跨国品牌被遮挡在东顺涂料的光芒之下 , 逼着经销商做出“二选一” 。

东顺体验馆开业时媒体采访洪恩兰洪恩兰还在涂料行业中开出了一家具有风向意味的体验店 。 体验店顾名思义重在用户体验 , 洪恩兰设计的体验店的不同之处 , 她把用户体验和一些产品性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 消费者进入体验店 , 可以很直观地看明白东顺涂料的功能原理 。 东顺的体验店设计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 , 跨国企业多乐士亚太地区总裁林良奇有一天偶然路过被吸引入店 , 看过体验店之后发出感叹:“想不到我们一直想做的事情 , 厦门的一家小涂料厂做到了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