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 人类正在经历一场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指出 , 第四次工业革命如海啸一般迅速席卷了我们的生活 。 纵观人类发展史 , 科学或技术的每一次深刻变革 , 都将更新医学认识 , 推动医学的新发展 。 医学教育是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 , 再一次让人们对医学和医学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
新医科建设是教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的题中要义 。 2020年9月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 提出“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 , 立足基本国情 , 以服务需求为导向 , 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 , 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 分类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 这一重大部署 , 吹响了新时代我国新医科建设的号角 。
【新医科建设须强化“五个结合”】加强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 ,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是新医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推进新医科建设 , 应注重强化“五个结合” 。
强化基础与临床结合
当前 ,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日新月异 。 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医学人才 , 新医科建设首先要从内部重塑 , 加强医学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 , 推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深度融合 。
强化基础与临床的结合要打通路径 , 深化校本部各学院和附属医院之间的合作 , 例如探索在校内相互聘用在编在岗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提高人才使用效益 , 提升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教学科研及临床诊疗水平 , 打破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两张皮”的状况 。
强化基础与临床的结合要推动实施以知识整合为抓手的医学课程新模式 。 目前 , 福建医科大学正在大力实施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与临床整合式教学改革 , 建立起了器官系统整合式课程体系 , 通过建设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库等系列措施 , 由点到面构建从基础到临床的课程整合新模式 。
强化基础与临床的结合要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环境 。 基础医学研究是原始创新 , 是解决一切临床应用问题的原始动力 。 在新医科建设思路的指引下 , 福建医科大学探索打破学科壁垒 , 以重大项目为纽带 , 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 , 设立跨学科研究的神经科学研究院 , 建立有利于师资跨学科聘任、人才跨学科培养、资源跨学科共享的制度环境 。 加强医研协调攻关 , 提高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水平 。 2016年以来 , 组织各附属医院自筹经费近1.6亿元 , 与福建省科技厅联合建立了科技创新联合资金 , 有效提升了附属医院科技创新能力 。
强化医理结合
医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理学教育 , 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是医学教育和研究的底色 。 医学学科与自然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如果没有强大的理学类课程作为基础和支撑 , 医学教育容易陷入凌空蹈虚 。
科学思维是医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 。 强化医理结合的落脚点 , 是要培育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 。 要全面组织修订现行的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重新梳理建设理学类课程 , 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导向 , 突出医学特点 , 整合、修订理学类课程教学大纲 ,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
虽然当前医学课程设置中已有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学类课程 , 但学生常常感到“学而无用” , 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转化运用于将来所从事的医疗职业中 。 因此推进医理结合 , 既要让医学生掌握理学的经典知识 , 更要从医学的特殊性出发 , 建构对医学生职业发展真正有用的理学知识体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