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徐工董事长王民:混改,一定要把骨干团队“捆”到一起 | 大道直行( 三 )


【专访徐工董事长王民:混改,一定要把骨干团队“捆”到一起 | 大道直行】“这样的企业 , 上下同欲 , 有这样的战斗意志 , 还有激发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 是了不起的企业 。 ”他坦言 , 过去的徐工有规模 , 但是效益不如对手 , 但未来的徐工“无论效益还是规模 , 无论质量还是速度 , 都会向对手学习 , 然后超越对手 。 ”
“距离‘珠峰登顶’还差10%的难题”
王民提出 , 徐工要攀登世界工程机械珠穆朗玛峰 , 也就是徐工的“珠峰登顶”攻坚战役 。 他的目标是 , 用15年时间 , 高质量地冲上去 , “可能和第一名不分伯仲 , 没有很清晰的界限 , 可能这些方面我强一些 , 那些方面对手强一些 。 ”
表面看起来行业头部企业之间的差距并不很大 , 但实际上要赶超很不容易 。 “让对手俯首称臣是不容易的 , ”他清醒地意识到彻底击败对手 , 要更长时间 。

专访徐工董事长王民:混改,一定要把骨干团队“捆”到一起 | 大道直行

文章图片
图4/4

王民算过一笔账 , 徐工和世界第二差几十亿美元 , 和世界第一可能差100多亿美元 。 “不仅仅是数量级的差距 , 还有理念、技术、人才、国际化经验 , 还包括品牌影响力 , 中国人要走很长很长的路 。 逆全球化潮流、贸易保护 , 有些是打压我们的 , 这是客观情况 。 在有些技术领域 , 还要长时间攻关攻克 , 品牌影响力和全球客户的融合 , 要长时间去培育打造 。 ”
徐工在“十四五”有一个目标——总收入的40%要来自国际市场 。 王民认为这是个很伟大的目标 , 如果实现了“就说明在全球市场有了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 , 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 “但这个比其他的更加困难 , 说是15年 , 也可能要付出再长一点时间 , 可能要付出比前30年更大的辛苦 , 更大的努力 , 更大的不容易 。 ”
今年徐工的出口已经实现了接近翻番的增长 。 疫情期间 , 徐工还有400多位工程师和销售人员在全球各个角落工作着 。
“总书记一直讲要把制造业搞好 。 制造业是最基本的 , 互联网也好 , 大数据也好 , 都要为它插翅膀 。 我们距离‘珠峰登顶’还差10%的难题 , 最大的难题就是可靠性 , 就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 比最高等级的对手还要差10% , 但我们都在攻克 。 ”王民表示 , 这些方面的努力已经有了初步成果 。 “为什么现在大批出口 , 就是可靠性已经上了大台阶 , 但是离最高峰还差一点 , 要突破这一点 。 搞制造强国 , 要强起来 , 由大到强 , 还有艰苦道路要走 , 不是轻飘飘就可以上去 。 ”
“全球对中国工程机械 , 可以说是非常认可 。 高端市场我们在大跨步的进 , 今年美国是增长最多的 , 也包括欧洲 。 还有一些大客户 , 过去只用所谓顶尖品牌的 , 现在开始用我们的产品 , 这都是很好的势头 。 ”王民说全国的工程机械人都是这样干出来的 , “这个产业不是保护出来的 , 是竞争出来的 , 保护是保护不出先进的生产力和技术的” 。
年终临近 , 徐工要向社会、向市场、向投资者交上混改后第一个完整年度的优异成绩单 。
对于混改成果 , 王民说 , 三年就能见分晓 。 “包括今年 , 三年高质量发展 , 一年一步台阶去上 , 后面就都是水到渠成 。 ”
现在徐工很多下属企业正在加班加点生产 。 王民表示 , “今年肯定是一个好收成 , 既定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 。 ”
他认为 ,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肯定有个调整阶段 , 不会像前几年那么火爆 , 而徐工已经前瞻性地看到了国际市场 , 正在大踏步向国际市场进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