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徐工董事长王民:混改,一定要把骨干团队“捆”到一起 | 大道直行


专访徐工董事长王民:混改,一定要把骨干团队“捆”到一起 | 大道直行

文章图片
图1/4

2020年以来 , 徐工的混改、整体上市之路在不断推进 。 2021年11月8日 , 徐工机械吸收合并徐工有限的重组方案获江苏省国资委批准 , 徐工离整体上市目标又近一步 。
徐工集团的前身是1943年成立的华兴铁工厂(八路军鲁南第八兵工厂) , 新中国的第一台汽车起重机、第一台压路机都诞生于此 。
王民18岁进入徐工 , 从车床工人、技术员、工程师、车间主任一步步做起 。 1985年 , 31岁的王民任徐州市最大的企业——徐州重型机械厂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99年 , 他接任徐工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 一年后又接任董事长 , 成了徐工的掌舵人 。
“徐工在历史上组建集团本身就是一个改革 , 后来又经历了股份制改造、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债转股 , 也包括多次重大资产重组 , 一直到今天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 徐工每一次都没有落下 。 国家推动和引领改革 , 促进了徐工内部机制的转换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说:“徐工人从一开始就有和市场对接、竞争的情怀 , 不是躺在大锅饭上走过来的 , 徐工可以讲很多改革的故事 。 ”
刻骨铭心的混改
徐工刚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重大改革 。
2020年9月22日下午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举办战略投资者签约仪式 。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与3家国有控股企业签订总额为54亿元的股权转让协议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与12家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平台成功签订总额为156.56亿元的增资协议 。 其中 , 以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为核心的团队435人 , 共计出资8.685亿元 , 以徐州徐工金帆引领企业管理咨询合作企业(有限合伙)为员工持股平台 , 占股2.7183% 。
徐工混改是江苏省国有企业改革中体量最大、交易双方最复杂的混改案例 , 是当年全国混改第一大单 , 也是近三年全国装备制造业混改第一大单 , 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 混改到现在已经一年出头 , 徐工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 非常刻骨铭心 , 是我在徐工当领导20多年来 , 非常全面、非常重要 , 也是比较彻底的一次改革 , 建立了一个好模式” , 王民说 , “徐工的红色基因 , 加上光荣传统 , 再加上先进的市场化机制 , 等于徐工的好模式好经验 。 ”

专访徐工董事长王民:混改,一定要把骨干团队“捆”到一起 | 大道直行

文章图片
图2/4

“这次我们的435名骨干 , 包括我 , 投入了8.685亿 , 这些工薪阶层 , 高管、技术团队、管理骨干也好 , 销售技能人才也好 , 虽然拿的比例不一样 , 但都是真金白银的金额 。 我们占总股本的2.7%以上 , 我本人占了总股本的0.3% , 很不少了 。 投资者说徐工是真干的 , 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 规范、同股同权同价 , 这次改革刻骨铭心!身家性命都抵押上去了!”王民说 , 他最大的体会就是 , 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定要把骨干团队捆到一起去 。 “如果高管和骨干对企业没有信心 , 或者是出资比例过小 , 可以说不痛不痒不彻底 。 ”
拿出 9600 万股权质押、房子质押投资入股 , 是什么感觉?王民坦言 , 自己确实有点变化 , “晚上做梦都在想 , 那么多钱能不能挣回来 。 “现在他们说我 , 说话做事好像心态都发生变化了 , 我说没什么变化 , 他们说你不知道 , 你变化了 。 ”
“以前也有压力 , 现在压力好像更大 , 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精神层面一旦和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自己的追求结合在一起 , 他说话做事就不是轻飘飘了 。 ”他说现在回头看看过去 , 有些做法自己是不满意的 , “但那个时代在那里了 , 徐工走到今天也是一步一步上来的 , 走到今天开始进入新征程 , 感觉确实不一样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