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手册
作文指导
科普绘本
养育指南
3.30-4.1
前段时间 , 一条 #15岁女生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的微博话题登上热搜 。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在上海举行 , 大会邀请了青少年科学家参加 。
他们大多出生于2001-2004年 , 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是正在读高一的谈方琳同学 , 年仅15岁 。 她的研究成果是菲波那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 。
“
哈?15岁就成科学家了?
网友:我连这个研究名字都听不懂…
除了谈方琳之外 , 还有不少00后新生代加入了论坛 。
中国两院院士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学者、青创科学家、中学生齐聚一堂 , 他们分散在15张方桌 , 探讨未来科学发展趋势 。
从人工智能到创新药 , 从新能源到金融 , 从黑洞到空天科技 , 从高中生到诺奖得主 , 他们在这一张张方桌上碰撞思想 。
来自北京四中的王砚弈坐在1号桌 , 正对主席台第一排 。 1号桌的“重量级嘉宾” , 还有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科斯特利茨、2015年度图灵奖获得者赫尔曼、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霍夫特 。
面对这些世界顶尖科学家 , 正读高三的王砚弈并不怯场 , 他十分踊跃地参与讨论 。
【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谁能帮你打开科学之门?】光催化、电吸附海水脱盐、消防员防火润肤霜 , 年仅16岁的潘柏乐对自己参与的科研项目甚是自豪 。
去年 , 潘柏乐参加了科研项目 , 并作为第三作者 , 在SCI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 。
今年5月 , 潘柏乐和团队凭借“利用废弃物和太阳能对抗淡水危机——花生壳基活性炭/缺陷MoS2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容脱盐性能研究”项目 , 拿到了代表中国出征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瑞典总决赛的入场券 。
潘柏乐说:“要有好奇心 , 而且要去探寻那些看似最荒诞奇怪的东西 , 如果一开始不能让你觉得荒诞 , 研究下去的话 , 你可能会找不到方向 。 ”
杭州二中的高二学生陈逸晗是来自杭州的唯一一位学生代表 。
谈到诺奖大咖 , 陈逸晗满是星星眼:“当我们用一些稀奇古怪的幻想去问同桌的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时候 , 他们开心雀跃地对我们说 , 只要科学在发展 , 这一切美好的愿望都会成为现实 , 这也是让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 ”
讨论结束之际 ,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潘阳略显紧张 , 她最后选择先去跟顶尖科学家打招呼要签名 。
简单沟通并拿到签名后 , 潘阳一脸轻松:“我比较感兴趣建筑学 , 未来学习的方向已经差不多确定啦 。 ”
这场从高中生到诺奖得主齐聚一桌的交流 , 让具有科学潜质的年轻学子获得世界顶尖的指导 。
虽然短暂的交流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实际成果 , 但也许就像迷雾中的灯塔 , 能在少年们今后的科研生涯中与之相伴一生 。
跟同龄孩子的追星不同 , 这些小科学家们更喜欢追科学巨星 , 从小就对科学非常有好奇心 。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我没有特别的天才 , 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 "
好奇心 , 正是孩子的最大的特点 , 也是人类有许多科学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 。
因为对世界充满好奇 , 孩子会自发思考:" 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我可以做什么让世界变得更好?"
科学 , 无疑是帮助孩子解决这些疑问 , 探索和改造世界的最佳工具 。
而一些优秀的科普科幻作品不仅可以提升青少年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 对好奇心、想象力、科学素质、文学修养、价值观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市面上科普类读物很多 , 但有一本专门面向8-15岁青少年的杂志 , 自2019年创刊以来 , 迅速走向全国市场 , 成了全国成千上万青少年们每个月的期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