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 , 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 。 你刚刚提到了小米和腾讯 , 我们还有像SHEIN和Tik-Tok这样成功出海的企业 。
他们在国内已经非常成功 , 从各自领域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 相信他们在全球舞台也会具有强大竞争力 。
如今 , 许多中国企业已经走出去 , 并努力成为海外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 这并非易事 。 他们必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 比如微软便可以成为他们重要的云服务合作伙伴 。 当然 , 云计算是创新增长背后的另一重要驱动力 , 相信在未来的十多年里 , 这一领域将展现巨大增长潜力 。
回到技术层面 , 作为投资人 , 我们一直在寻找下一个有望改变世界的前沿技术 。 而在你看来 , 哪些技术有望带来变革性影响?微软总是走在时代前沿 , 你们认为这些新技术未来将释放出怎样的机会?
Satya:没错 , 技术的发展的确令人向往 。 刚才听你介绍了中国在消费互联网下一阶段的发展机遇 , 从某种程度上看 , 我想全球在数字科技驱动下也将经历类似的发展进程 。 举例来说 , Neil , 如果我们以全球GDP占比来衡量的话 , 目前的技术支出只占5% 。 那么如果这个数字翻番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实际上 , 我过去常说这个占比将在十年内翻番 , 但在疫情后 , 我想这个数字也许在未来五年内就会翻番 , 因为技术的进步已经明显加速 。 你刚才所描述的观点非常有说服力 , 中国几乎所有的零售企业都成了数字化企业 , 医疗健康行业企业也是如此 。 每家制造企业都将采用“数字孪生” , 可以模拟“黑灯工厂”式的生产模式 。 物理世界的业务流程与数字化业务流程深度融合 , 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记录系统或交互系统 。
比如我们想象中的新一代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或新一代供应链系统 , 它所记录的不仅仅是某个产品的数字代码 , 而是在“数字孪生”中完整记录下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 。 人们有时候会从体验层出发来描述这种情况 , 就像用HoloLens创造出的增强现实感受 , 我们在这项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 这让我们非常兴奋 。 让我感到兴奋的另一样东西是 “元宇宙(Metaverse)” , 它跨越物理和数字世界 , 将人、物、场在商业和消费互联网中融于一处 。 我们或许不该把它看作是单独的消费市场 , 或企业级市场的现象 , 因为融合可能才是必需的 。 虽然没有那么引人入胜 , 但从某种意义上看 , 疫情中视频会议的普及已经让我们多少体验到了一个2D的元宇宙 。 那么 , 如果有一个3D的元宇宙又会怎样呢?能够真正超越空间和时间 , 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 我对这些感到非常兴奋 。
沈南鹏:我想你们还会继续沿用全栈式的思路 , 来把握像元宇宙这样的新发展机遇 , 如你所说 , 这会是同样的策略吗?
Satya:完全正确 。 这就是我们将采用的策略 。 如你所建议 , 我们希望在这一领域深化合作 。 Neil , 你谈到了创新 , 特别是像元宇宙这样的新技术 , 我相信你对创新非常有感触 。 能不能请你谈谈 , 初创企业该怎样保持创新活力?比如一家初创企业在取得成功之后 , 该如何保持创新活力?如何营造一种创新文化 , 让企业能够不断把握新趋势 , 甚至创造新趋势?
沈南鹏:在这一点上 , 我不得不说 , 我们都应该向微软学习 。 我每天都会跟早期创业者打交道 , 我认为创新对创业企业至关重要 。 我们常常要深入了解一家企业是否具备创新基因 , 因为这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 能够在各领域成为领头羊的企业 , 往往在顶尖人才的招聘、储备方面都做得很好 。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 因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 对于年轻的初创企业而言 , 在国内与领先的科技企业竞争一流人才并非易事 。 但我仍然相信 , 卓越的初创企业是可以做到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