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为何评价极高?( 六 )


字数很多 , 我们一句一句解读 。全词翻译如下:
我登上高楼远眺远方 , 这时正是故都金陵的晚秋时节 , 天气刚开始肃杀 。
千里清澈的长江好像一条长长的白绢 , 碧翠的群峰好像攒聚在一起 。残阳夕照下 , 船只往来穿梭 , 斜插的酒旗在西风里飘动 。
彩船在薄雾渐起的水中往来 , 好像在淡云里航行 。灯辉洒下 , 满河星辉 , 白鹭就在半空翩翩起飞 。这美丽的景象 , 画图也难以完全表现 。
回想当年 , 六朝权贵争相过着奢靡生活 , 可叹朱雀门外、结绮阁上 , 六朝亡国的悲恨 , 接续不断 。
千年来 , 人们登高兴怀 , 空叹历朝兴衰 。六朝的往事已随流水而逝 , 只剩下寒烟笼罩着衰草的萧条景象 。到如今 , 歌女们还时时吟唱六朝遗曲《后庭花》 。
我们惊讶 , 这首怀古词内容是如此丰富 , 不仅有对景象的出彩描绘 , 更有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 以及对当今国家局势的思考 。

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为何评价极高?

文章插图
二、手法高超
作者上阙写景 , 全用白描 。“似练”“如簇” , 简单四字 , 已分别表现出远方长江的细长澄澈 , 翠峰的高远攒聚 。“征帆”“酒旗” , 又给这幅景色加了点缀 。
“彩舟云淡 , 星河鹭起” , 让人想起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 。画面色彩绚丽 , “云淡”“星河”的静 , 与“彩舟”“鹭起”的动 , 相映成趣 。“画图难足”的留白 , 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
下阕怀古 , 运用“门外韩擒虎 , 楼头张丽华”的典故 , 感慨六朝亡国的悲剧重复上演 。结尾借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 , 对当朝者不思求变的警告 。
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为何评价极高?

文章插图
三、格局高远
作者不止简单的感怀历史 , 更通过六朝亡国的悲剧重演 , 思考自己国家以后的命运 , 发出对当权者的警告:“至今商女 , 时时犹唱 , 《后庭》遗曲” 。如果不以史为鉴 , 历史还将重演!
我们知道 , 王安石主张变法 , 他改变国家命运的心情和初衷 , 都彰显出其爱国的赤子心 。读及此诗 , 很难不对他产生敬意 。
所以 , 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 , 被人们赋以极高的评价!
【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为何评价极高?】欢迎大家在我回答下方点评!也可以关注“维尼小怪” , 查看更多好文章 , 和我一起分享书香!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