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 , 不能从字词表面理解.
王安石 , 词作不多 。作为一代文豪 , 生活在宋词风靡的时代 , 竟然很少写词 , 实在令人诧异 , 也许这与他孤傲不群、不修边幅、不求时尚的个性有关 。但他寥寥数篇词作 , 也让人肃然起敬!《桂枝香》就是他不多的词作之一 。
阅读诗词文章 , 先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 以及作者的理想抱负与当时的处境 , 对理解诗词文章大有帮助 。

文章插图
一、作者与这首词的诞生时代背景王安石 , 自年轻时代 , 就有“矫世变俗”之志 , 他人生理想就是 , 改革推新 , 变法图强 。《桂枝香·金陵怀古》自然是在金陵时所作 。王安石在金陵有三个时期 ,
1、1067年 , 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 。在当地推行自己的变革理念 , 因成绩斐然 , 有目共睹 , 宋神宗才相信他的变法可以扭转乾坤 。
2、1074年 , 因遭保守势力反对 , 以及变法派内部分裂 , 王安石第一次辞相 , 第二次回任江宁府尹 。这时 , 他仍然在地方实行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
3、1076年 , 在旧势力排挤压力下 , 特别是因长子王雱病故 , 使王安石感到身心疲惫而辞相 , 被皇帝“判江宁府”
《桂枝香·金陵怀古》就是他第一次辞相 , 第二次任江宁知府时期的作品 。此时的王安石 , 既是斗志不减 , 又是束手无策 。
怀古诗词 , 就是借古喻今 , 用古说今 。借用过去的史实 , 委婉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 。

文章插图
二、上阕分析赏析1、登临送目 , 正故国晚秋 , 天气初肃 。这句表面理解 , 就是登高远眺深秋金色 。如果只是从字句表面理解这首词 , 就小看王安石了 。
登临送目 , 指眼界开阔 。站得高才望得远 , 水底蜉蝣、井底之蛙看不到世界这些 。气势雄浑的文章常常用“登”;
故国 , 是怀古、思古诗词的常用词汇 , 例如 , 苏轼的“故国神游”;又如李煜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国 , 故都 , 故地 。千年田地八百主 , 物是人非江山依旧 。
所有 , 故国 , 既是写过去 , 也是现在 。晚秋 , 是深秋 。初肃 , 万物萧瑟刚刚开始 , 暗示一切还来得及 。如果结合作者的理想与信念看 , 也是暗指国家已经临近万物萧瑟的时候 , 如果不力挽狂澜 , 就是严冬 。
这两句写眼前的景色 , 代指天下大局危势!
2、千里澄江似练 , 翠峰如簇 。清澈的千里长江滚滚向前奔流 , 好像一条洁白的练带 , 青青碧翠的山峰伟岸挺拔 , 犹如一束束的巨大锋利的箭头矢锋 ,
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 。”
这两句是写景吗?是的!但又不是 。
长江品质高尚 , 洁白如练 , 义无反顾向前奔流 , 而群峰呢?它们想阻止奔腾的长江 , 还准备好了明枪暗箭 , 而长江不在意 , 继续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进 。
前面三句是写登高远眺 , 看见的“晚秋” , 即眼前的天下大局危势!这两句暗示自己改革的理想与决心 , 不会因明枪暗箭而停止 。
- 老班章古树茶的冲泡方法?
- 烟头泡的水浇花好不好?
- 烟头泡水浇花的好处一般泡几天?
- 100度的水可以泡茶吗?
- 大红袍的具体冲泡方法?
-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能变更吗 离婚时孩子抚养权变更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
- 什么行为属于扰乱单位秩序 扰乱单位秩序的行为如何认定
- 新的婚姻法离婚规定 婚姻法离婚规定
- 雷击枣木佩戴的好处 雷击枣木佩戴禁忌
- 比尔盖茨座右铭 比尔盖次的经典座右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