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问宁德时代:450亿元定增合不合理?

文/王琳琳
11月15日晚 , “锂电池一哥”宁德时代发布最新公告 , 将定增规模从此前的582亿元下调至450亿元 。
自8月首次公布定增方案以来 , 宁德时代曾遭外界诸多质疑 。 比如 , 账上明明有800多亿资金为何还要定增?氢燃料电池等技术正崛起 , 此时巨额定增扩张锂电产能 , 会不会成为战略误判?宁德时代本轮定增是否合理?能否面对未来的挑战?
一问:账面有钱还定增 , 是圈钱还是缺钱?
宁德时代账上资金确实不少 。 2021年三季报显示 , 宁德时代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已经超过800亿元 。
不过 , 宁德时代虽然看上去手握大量现金 , 且自身造血能力良好 , 但潜在开支巨大 。
2021年1-9月 , 宁德时代仅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 就超过300亿元 。 而随着业务规模增长 , 这部分投入大概率将继续增长 。
此外 , 面对各项资金的高额支出 , 近几年宁德时代资产负债率也持续攀升 。 2021 年 9 月末已攀升至67.82% , 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约十个百分点 。 这意味着宁德时代如果继续以发债的方式融资 , 将再次拉高其资产负债率 , 考验公司偿债能力 。
【九问宁德时代:450亿元定增合不合理?】所以 , 面对行业井喷、竞争对手大肆扩张的外部环境 , 以及自身资金的紧张 , 宁德时代的定增是必须要走出的一步 。
二问:到处建生产基地 , 产能是否卖得出去?
目前 , 中国、欧盟、美国等主要国家均设定了未来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的目标 。
在这个背景下 , 根据GGII预测, 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达到20% , 当年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516GWh 。
在这股需求下 , 宁德时代的产能能否被消化?我们可以来算笔账:
根据韩国SNE Research数据 , 宁德时代2020年、2021年1-6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5%、30% , 2021年8月公司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进一步攀升至约34% 。
参考动力电池市占率 , 假设宁德时代通过研发、降低成本 , 在2025年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市场占有率 , 均能保持约30% , 那么到了2025年 , 市场对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需求有望达到约455GWh(1516×30%) 。
如果考虑产线设备检修、工艺调整等因素 , 为实现2025年455GWh的销售 , 公司2025年之前产能布局应达到约520GWh 。
定增前 ,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设计年产能规模合计约为220GWh至240GWh , 不到2025年预估产能的一半 。 而如果定增成功 , 其总产能也只有预估产能的约70% 。
所以 , 对宁德时代而言 , 目前处于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的阶段 , 产能大概率可以消化 。
三问: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崛起 , 锂电投资会否变成战略失误?
从技术特点来看 , 氢燃料电池汽车具备长续航里程、高功率密度、 低温自启动等优势 。 但目前 , 氢燃料电池面临着成本高、氢能供应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 因此 , 大规模使用受到阻碍 。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曾在 2019 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论坛上表示 , 目前燃料电池发动机成本高昂 , 成为阻碍氢燃料产业发展的关键 , 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商业化至少还需十年 。
在乘用车领域,电动化方案已经达成共识;在中长途、载重型的商用车领域,氢燃料电池更胜一筹,相当于未来多了一个新赛道 , 两种技术路线将共存互补 。
而呼声较高的全固态电池现阶段仍有技术难题未解决 , 存在固态电解质核心材料锂离子扩散难、界面接触等问题 , 真正的固态电池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对宁德时代而言 , 这次募投的产能建设项目的总投资回收期(税后 , 含建设期)为 6.16-7.01 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