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 )


(二)确定问题(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
(三)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
(四)效果评价
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要求
(一)全面了解学生 。
(二)任务设计的目标明确,编排合理 。
(三)任务的实践性要强,要真实自然 。
(四)任务设计要情境化、生活化 。
(五)任务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六)任务要分层次 。
(七)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
教学示例:
《声音的采集与处理》案例教学法展示实例
一、提出任务 。
1.展示作品 。
这是一首配乐诗朗诵——戴望舒的《雨巷》,在悠扬的轻音乐中,诗人充满感情的朗诵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好的境界 。
2.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
教师的导语:这是谁的诗?你觉得效果怎么样?你也能完成这样一首自己朗诵的配乐诗吗?
二、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 。
预计学生会围绕如下三方面的问题讨论:
1.如何录音
2.如何把轻音乐混入到录音文件中
3.如何调整录音效果 。
三、教师简单示范
给学生示范一下如何调整录音的音量,如何录音,如何混入背景音乐文件,以及调整录入的人声的大小与轻音乐声音的大小使其协调等 。
四、布置任务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配乐诗朗诵的任务,有八个背景音乐可供选择,让学生尽可能做出最动听的效果 。
1.学生在明确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带着强烈的兴趣,很快开始进行创作 。
2.教师巡回检查,发现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3.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展情况,组织交流,对完成作品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几个人一起合作完成创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
4.检验任务完成情况 。
(1)作品奖励 。
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整地完成了配乐诗朗诵的同学,口头进行表扬 。
(2)欣赏优秀作品 。
选出一至三个做得好的作品播放给全班同学听,让同学来进行评价 。
(3)经验介绍
让同学们选出刚才听到的最优秀的作品,让做这个作品的同学在班上进行简短的经验介绍 。
五、教师总结
针对学生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原因,鼓励没完成或完成得不成功的学生下次继续完成作品,并且,可以将下堂课的精彩任务先让同学们知道,激起他们课外获取信息来完成任务的兴趣 。


5、合作学习教学法










一、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特点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把学生分成2—6名组成的一个个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
二、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一)分配任务 。教师对全班进行引导教学,说明教学的目标与学习的任务 。
(二)进行分组 。依据教材内容、任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组别数量及各组人数 。通常每组的人数在六个人以下,讨论的效果比较理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