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被罚,危及快手( 五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 , 过去半年 , 字节跳动的国内广告收入停止增长 , 这是其自2013年开启商业化以来首次出现该情况;而字节跳动旗下的两大核心产品 , 抖音收入停止增长 , 今日头条甚至处于亏损边缘 。
这说明 , 短视频的广告收入增长是有天花板的 , 快手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基数小 , 发展空间大 , 但对照抖音 , 其天花板与容量可能要更快到来 。
快手联合创始人宿华曾在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会上强调 , 对于电商来说 , 增强消费者对于主播、生产者或者商家的信任是一个关键要素 。 这意味着 , 快手在主播信任、商品质量上需要做很多工作 。
雪梨、林珊珊被处罚 , 想必快手、抖音等平台也该紧张了 。
直播电商回归常态
如淘宝内容电商事业部有关负责人所说 , 直播电商的本质是电商 , 而不是直播 。 直播电商的基本逻辑 , 也是围绕着传统电商的“人、货、场”三大要素来发展的 。 况且 , 直播间本质上就是三要素中“场”的一个升级 。
总结近几年直播电商的翻车事件 , 也无一不是相关主体没有对“人、货、场”三要素引起重视 。
雪梨、林珊珊这种大主播的偷税漏税 , 正属于“人”层面的翻车 。 除了雪梨和林珊珊 , 直播电商发展历史中 , 主播打造人设、自导自演、恶意炒作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 亦或是一些主播故意流量造假、交易额造假以抬高自身身价 , 例如去年汪涵直播带货退货率超70% 。 这些事件 , 归根结底都是主播没有意识到 , 自己作为电商交易的一环 , 应当顺应国家、平台、社会的监管治理 , 约束自身 , 在合规合法的基础上进行带货 。
而“货”层面的翻车 , 更加比比皆是 。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报告 , 消费者没有参与直播电商购物占比最多的一个原因 , 就是担心商品质量没有保障 。
此前 , 网红辛巴直播卖燕窝 , 被消费者和职业打假人王海质疑其卖的燕窝为糖水 。 一时间“40元燕窝成本不到1元”、“燕窝其实就是智商税”等言论纷纷上了热搜 , 后来 , 诸如此类的事件更是不断被曝光 。 罗永浩的直播间也频繁出现货品质量问题 。

雪梨被罚,危及快手

文章图片
图4/4

大主播如此 , 小主播出现“货不对版”、“假货”的频率更高 , 消费者难以维权 。 据中消协2020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 “618”促销活动期间消费维权负面信息中 , “直播带货”相关信息是重要类型 。 6月1-20日 , 共收集有关“直播带货”类负面信息112384条 , 负面舆情主要集中在证照信息未公示、质量问题、虚假宣传、刷量刷单方面 。
虽然短期各大直播平台都在围绕流量进行争夺 , 但直播电商的本质既然是电商 , 那么最重要就是“货” , 即供应链 。 货品质量对直播电商生态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 只有注重提升商品的“品”、“效” , 直播电商才能够实现良性循环 。
直播间本质就是“场”的升级 , 直播电商关于“场”的翻车也数不胜数 , 许多直播间在线数据作假、虚假宣传、刷假单诱导消费等现象屡被诟病 。 去年在李雪琴亲历直播带货造假的事件里 , 李雪琴所在的直播间 , 最终观看人数达311万人 , 结果被曝其实只有11万真实观众 , 而与她互动的大部分也都是虚假的机器人粉丝 。
就在前几天 , 欧莱雅“面膜事件”也属于“场”的翻车 。 据报道 , 10月20日 , 巴黎欧莱雅的一款面膜 , 合计50片预售价429元 , 在李佳琦和薇娅两大头部主播的直播间卖出超过60万单 , 当时欧莱雅官方微博曾发文认证这是“全年最大力度”的优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