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媒业遇上“元宇宙”:这一片蓝海,谁能给出权威论述呢?( 二 )


随着一件件与“元宇宙”相关的事件发生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元宇宙” 。 其中 , 许多讨论就像“元宇宙”一样 , 好像讲了什么 , 但是看完又好像什么都没有真实地感受到 。 这可能归因于“元宇宙”的以下两个特质 。
第一 , “元宇宙”作为一个概念先行、缺乏实际成果的事物 , 它真实具体的内涵仍有待探索和补充 。 也就是说 , 目前对于“元宇宙”仍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 。 处于路径摸索阶段的 “元宇宙” , 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事物 , 其概念在未来仍将随着技术的演进和用户的参与不断进化 。
这也意味着 , 每个人都可以发挥想象力去填充、创造这个宇宙 。科幻作家刘慈欣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人类面前有两条路 , 一条向外 , 通往星辰大海;一条对内 , 通往虚拟现实 。 未来需要想象力——对于现在的 “元宇宙”而言 ,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 , 想象力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环 。
第二 ,“元宇宙”不等于游戏 。如果对 “元宇宙”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电影中所描绘的游戏场景 , 那么可能会很难理解一些事情 。随着以游戏为载体的“元宇宙”概念在更多行业兴风作浪 , 游戏的边界在不断扩大 。我们所期待的元宇宙绝不只是游戏 , 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未来生态 。 清华大学沈阳教授的团队在其发布的《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 》中 , 对元宇宙做出了如下判断:“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 ,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 , 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 , 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中密切融合” 。 [2]
事实上 , 如果想要达到电影中所描绘的场景 , 以现有的技术水平 , 还需要很多年的努力 。 但我们仍可以看到 “元宇宙”的一些发展成果 , 从区块链技术发展出来的 NFT(non-fungible Token)数字资产 , 为 “元宇宙”提供了可以运行的经济系统; 5G甚至6G技术搭建的高速传输网络 , 逐渐成为基础网络设施;再加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这些技术和产业都是搭建“元宇宙”这个生态系统的基石 。 [3] 而基于此延伸出的所有内容、产品、想法 , 都可以说是“元宇宙”世界中的一部分 。
传媒业的“元宇宙”
基于这样的认知 , 不妨想象一下 , 在 “元宇宙”中的传媒业可能会是什么样子的?现实世界中的传媒行业又能利用“元宇宙”做些什么?
1. 一种传播介质、一种媒介形态
在疫情的催化下 , “元宇宙”式的生态系统已经有迹可循 。 去年4月 , 美国著名流行歌手Travis Scott在吃鸡游戏《堡垒之夜》中 , 以虚拟形象举办了一场虚拟演唱会 , 吸引了全球超过1200万玩家参与其中;全球顶级AI学术会议之一的ACAI , 把2020年研讨会放在了任天堂的《动物森友会》上举行;而中国传媒大学为了不让学生因为疫情错过毕业典礼 , 在沙盘游戏《我的世界》里重建了校园 , 学生以虚拟化身齐聚一堂完成仪式 。 [4]
当传媒业遇上“元宇宙”:这一片蓝海,谁能给出权威论述呢?
文章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虚拟毕业典礼
上述应用场景虽然没有让现实世界中的人们真正进入到“元宇宙”的虚拟世界 , 但是一些生态特点已经符合“元宇宙”的概念 。 在这里 , “元宇宙”成为了一种媒介形态 。 就像互联网已经经历了从Web1.0、2.0到3.0的迭代和进化 , 互联网作为一种传播介质 , 在信息的搭载方式和交互方式上 , 都在不断地更新和进化 。 而“元宇宙”做为一种未来的传播介质 , 可以被视为 Web n.0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